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际通行的科研创新基地形式,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各国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并在世界各国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创新资源捕获难度增大,科技创新支出不断攀升,开放环境带来新挑战,使得支撑国家重点实验室健康发展的创新资源捕获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问题日益突出。但是,已有文献鲜有这一问题的系统分析。现实需求和理论拓展正是本研究的主要动机和逻辑起点。借助L国家重点实验室、C国家重点实验室和H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典型案例的探索性分析,初步凝练出包括搜索、评估、关联、附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聚九个细分阶段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结合资源基础理论、网络创新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对这九个细分阶段进行整合,最终构架起包括搜寻(Searching)、桥化(Bridging)、内部化(Internalizing)和增值(Propagating)四阶段理论化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SBIP模型。此外,也初步获得了这一过程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基于110份有效调查问卷构建的数据库,借助SPSS统计软件,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检验三大步骤,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SBIP模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客观存在搜寻、桥化、内化和增值四个阶段,且这四个阶段以不同的贡献率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绩效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影响因素方面,国家重点实验室特性因素和运行机制因素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四个阶段都产生了显著且重要的影响;嵌入环境因素只对内化阶段产生了显著且重要的影响;关系因素包括的知识距离、地理距离、组织距离、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沟通技术和嵌入环境因素包括的外部储备并未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产生明显影响,原因在于这些因素已转化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的既有依附条件。在案例研究与验证过程中还有其它若干重要发现,主要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实现途径呈现“计划-市场”二元性;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仍以尽可能的扩大创新资源拥有量为首要目标;创新资源捕获方式“以创新资源堆积研究特色,以研究特色再吸附创新资源”为主,外部支撑性特征明显;相较于已有内部创新资源,新增创新资源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引入更多创新资源的贡献更大;创新资源间的相互牵引是目前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的重要渠道等。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给出了若干完善和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的建议,并根据研究中出现的不足指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