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国寺大殿作为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十分典型的木构实例,呈现出许多重要的木造现象;《营造法式》是北宋政府在全国刊行的工程规范书,大量记录了当时的建造技术和形制;二者既有交集,也有差异。本文以此二者为线索性研究对象,将目光焦距于两宋时期,在当时的南北技术体系既有分立、也有交融的背景下,通过对构件体系等信息的分析和比较,试图解读中古时期木造现象中的工匠意识。 研究分为构件、构造、和构架三个层次,大致依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展开。在前两章中,斗型、棋型的设置反映出工匠对构件加工制作过程的安排和控制,并且传达出工匠关于斗棋立面尺度构成的不同设计思路。第三章对丁头棋现象的梳理论及其从属的斗棋类型和构架意识;探寻实例中多样化丁头棋现象的实质来源。末尾两章通过分析古建筑某一局部构架的木造现象,说明建筑结构或形式的演变。一方面,局部的构架关系反映出建筑整体结构的演化过程;另一方面,结构要素和形式要素的互动透露出了古建筑设计程序和方法的差异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