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蒸馏技术的生物油分级品位提升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i0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技术可以实现固态农林生物质废弃物向液态生物油的转变。粗制生物油具有含水量高、热值低、腐蚀性与粘度大等不足,必须经过品位提升后才能作为高品位的动力燃料使用。生物油的品位提升工艺因生物油的成分复杂性而停滞不前。为加速生物油向高品位液体燃料的转变,本文提出了基于分子蒸馏分离技术的生物油品位提升技术并开展了相应的生物油精制研究工作。首次在国际上依托分子蒸馏分离技术成功实现了热敏性生物油的高效分离,获得了相应的生物油馏分油。在生物油的分子蒸馏分离过程中,分别考察了单次蒸馏过程与两次复合式分子蒸馏过程中生物油的分离特性,分析了相应馏分的物理性质及其内部的化合物分布规律。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分离因子模型对生物油的分离特性进行量化评价,发现环戊烯酮、羟基丙酮、乙酸以及糠醛具有良好的蒸出特性,易于在生物油分子蒸馏的中质馏分油当中富集。结合分子蒸馏获得的馏分油,分别采用了催化酯化精制技术、催化裂化精制技术与乳化技术进行了油品的分级改性研究。在馏分油的酯化改性研究中,通过水洗预处理操作制备了既具有较高酯化活性,又具有低游离酸含量的高效固体酸催化剂,利用此固体酸催化剂开展了馏分油的酯化精制研究。酯化改性后馏分油内的羧酸总含量由18.39%下降至2.70%,酯类化合物的含量由0.72%上升至31.17%。在生物油的催化裂化精制过程中,引进了化合物有效氢碳比的概念并考察了生物油内酮类、羧酸化合物与高氢碳比醇类的共裂化性能。环戊酮与羟基丙酮单独裂化时,HZSM-5分子筛比较容易失活,裂化产物中烃类含量比较低;当引入甲醇或者乙醇进行共裂化时,环戊酮与羟基丙酮均达到了100%的裂化转化率,同时制备了淡黄色的汽油有机相。在酮类与醇类共裂化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乙酸与乙醇的共裂化研究。结果表明,乙醇的存在使得原本极易于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乙酸也得以顺利裂化,乙酸的裂化转化率也达到了100%,同时还获得了高达42.79wt%汽油相收率。在模化物与醇类共裂化制备汽油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了分子蒸馏中质馏分油与乙醇的共裂化研究,考察了不同醇类配比下中质馏分油的裂化特性。中质馏分油与醇类共裂化过程运转顺利,获得了最高26.7wt%的汽油相收率。此外,还开展了机械乳化与超声波乳化下的馏分油与柴油乳液的制备研究,考察了中质馏分油与重质馏分油的乳液制备性能。在机械与超声波乳化技术叠加的情况下,比较了生物油原油、中质馏分油以及重质馏分油与柴油的乳液制备特性,发现原油制备的乳液具有最长的稳定时间,重质馏分油因密度远远大于柴油,其乳液的稳定性最差。在馏分油及生物油原油乳液稳定性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膜包裹结构单元模型对原油及馏分油的乳化差异进行了解释。
其他文献
分析港口水域航行通(警)告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DJ”轮与测量船发生碰撞这一典型案例,提出岸基对航行通(警)告进行识别归类、创新研发航行通(警)告APP等建议。完善的港口水
目的测定化痰降气胶囊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薄层扫描法,展开剂:氯仿-甲醇-浓氨水(20∶5∶0.5),显色剂:0.3%茚三酮,检测波长λs=490 nm。结果盐酸麻黄碱在0.336-1.680μg范围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BXIP)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蛋白印迹法检测HBXIP在人肝癌细胞系中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内源HBXIP在BEL7402
目的了解某肿瘤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的分布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肿瘤医院2011—2013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MDRO监测资料。结果 2011—2013年
钱穆是研究中国思想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他对中国文化怀有极大的敬意,被他的学生余英时称为20世纪国学界的一位“通儒”。当时社会政局不稳,人心飘摇,知识分子深受影响,爱国
目的通过深度访谈法从医生的角度解析中医专家治疗艾滋病的真实感受,为完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性研究中深度访谈的方法,访谈者由艾滋病疗效
克林霉素在临床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但克林霉素静脉滴注,患者的耐受性较差,我们采用克林霉素静脉滴注与口服序贯疗法,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5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陕西旅游业没能及时实现转型,把其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90年代末曾被挤出了全国前十位,近些
采用乙醇提取罗勒等7种中草药,将制备的各单一中草药提取液等质量混合,制得中草药提取液组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紫外线吸收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具有较佳紫外线吸收
胸腔闭式引流是外科应用最多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创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