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扎根于黄土高原,是出现在陕北人民日常劳动、生活中,凝聚着陕北人民思想、精神和感情的艺术结晶。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背景造就了符合这种文化特质的陕北民歌。从粗犷豪迈的唱腔到富有特色的歌词,无一不充满了陕北地方性色彩。把陕北民歌改编为合唱作品广泛传唱,作曲家的目的在于追求更好的艺术效应,挖掘陕北民歌的深层次音乐美。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已经有数十首陕北民歌被改编为合唱作品并出版。20世纪50年代,陕北民歌由王方亮改编成合唱作品广为传唱,其中十首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合集出版。如今,研究陕北民歌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音乐本身了,与其相关的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经济政治也一并进入了研究者的视线,成为学者们的研究对象。更为可喜的是,为了保护陕北民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使之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地处陕北当地的延安大学成立了专门演唱陕北民歌合唱的合唱团——鲁艺民歌合唱团来传承陕北民歌;西安音乐学院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陕北民歌研究组,在对陕北民歌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同时,还进行相关创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笔者在此次研究中所参考的谱例中很大一部分就出自由西安音乐学院的韩兰魁主编的无伴奏合唱《陕北民歌十二首》。)通过对这些陕北民歌合唱作品的作曲技法、创作意义等方面的分析,笔者对陕北民歌改编的合唱作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对以后的个人合唱编配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第1章,绪论,这部分主要是对陕北民歌合唱作品在不同时期的相关创作背景,目前国内针对陕北名歌和陕北民歌合唱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与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的概述。第二部分包括第2章至第4章,这部分笔者分时期对陕北民歌改编合唱音乐作品进行了作曲技法的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技法层面应用上的异同进行了笔记型研究,既是此次研究的核心,也是全文的重点。笔者将这一部分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第2章,本章从技巧手法层面进行分析,经过总结,找出两个时期作曲家合唱编配中相同或相似的旋律特征、调式调性、特色音程使用以及节拍、节奏等多个方面。第二层是第3章,这一章的分析建立在上一章分析的基础上,本章的分析主要放在两时期作曲家由于所处时期不同所形成的迥异的个性化的和声处理、声部安排等多个方面。第三部分是第4章,这一章主要是结合当代音乐发展,通过对相关作品进行的分析,总结出这些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与当代音乐发展中相关音乐手法的契合点。通过这三个不同层面的分析总结、对比,本文对不同的历史时期由陕北民歌改编的多声部合唱作品的相关手法及应用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结合自己所学,得出了较为系统化的初步结论。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本章对前文中得出的相关结论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对比之后进行了总结。另外,还简要阐述了本研究对于认识陕北民歌合唱作品、传承陕北民歌、发展陕北民歌合唱事业方面具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