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及邻区壳幔结构及深部过程约束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扬子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东部,中生代期间,该地区经历了强烈的陆内造山运动,形成了有史以来最为丰富的多金属矿产资源,是研究大陆演化过程和深部成矿机制的理想区域。本论文采用天然地震层析成像和SKS/SKKS震相分裂的方法,在下扬子及邻区开展两方面的研究工作:(1)刻画下扬子及邻区壳幔速度结构特征及上地幔物质流动变形的轨迹,查明是否存在岩石圈减薄、软流圈上涌、板块俯冲等现象;(2)探讨下扬子及邻区中生代期间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的结果表明:(1)浅部速度异常与地表构造单元吻合,盆地和造山带分别表现为低速和高速异常,反映了盆地较厚和造山带较薄的沉积层覆盖;(2)上地幔和地幔过渡带均存在着明显的低速异常,分别解释为上涌的软流圈热物质和从地幔过渡带向软流圈(上地幔)上涌的热物质,分析认为岩石圈的拆沉导致了软流圈热物质的上涌,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在地幔过渡带中的滞留脱水导致了地幔过渡带热物质的上涌,同时认为下扬子地区上地幔自南(西)向北(东)逐渐上升的软流圈热物质的空间分布模式与该地区成岩成矿的时空格局具有关联性;(3)上地幔和地幔过渡带均存在着明显的高速异常,将上地幔中的高速异常分别解释为拆沉的岩石圈、断离的扬子板块、俯冲的扬子板块残留物以及断离的扬子板块和拆沉的岩石圈的混合体,将地幔过渡带的高速异常解释为俯冲的太平洋板块,证明了下扬子地区存在着岩石圈拆沉减薄、板块俯冲等深部现象。SKS/SKKS震相分裂的结果表明:(1)下扬子地区的各向异性方向与该地区的走向基本一致,其形成受控于上地幔自南(西)向北(东)逐渐上升的软流圈热物质;(2)苏鲁造山带东西两侧的各向异性方向分别为北东东-南西西和北西西-南东东,反映了该地区在中生代期间经历的板块俯冲和岩石圈的拉张减薄过程,苏鲁造山带东西两侧的上地幔物质在不同方向的应力下沿着各自的方向产生流动变形;(3)大别造山带各向异性的方向与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反映了该地区在中生代期间经历的板块的碰撞和俯冲过程,上地幔物质在这一过程沿着断裂方向产生切向流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以上的结果,本论文提出了下扬子及邻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深部动力学模式,该模式认为岩石圈的拆沉是引起下扬子地区软流圈热物质上涌以及岩石圈减薄的深部机制,同时也是下扬子地区成岩成矿作用的主导机制。
其他文献
前人通过实验室和野外测量提出了 12种模型用于描述天然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IP效应),这些模型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构造调查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大量的数值
【正】 近日,家住安宁区长风家属区的吕太爷在桃海市场以每斤1元钱的价格买了5斤桔子。他拿回家后觉得分量不够,就在自家的秤上称了一下,结果只有4斤3两,吕大爷的7角钱就这样
基于沿海无线电指向标的差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RBN-DGNSS)是国际海事组织(IMO)认可的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WWRNS)的组成部分,GPS和GLONASS均开发了相关的地基增强系统,应用于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社区人群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危险因素,归因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深远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至12月在深
目的比较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和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对胰腺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入院初诊胰腺癌患
<正> 话语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科学为人们所注意,才有六十年的历史,但它却以一种特异的魅力在语言学和语文教学上大放光彩。现在,国外某些国家的语文教学很重视话语语言
以3,4-亚甲二氧基苯乙醇酸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制得洋茉莉醛,接着以MCPBA(间氯过氧苯甲酸)为氧化剂,经过氧化、水解与酸化得到芝麻酚。该合成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温和,产品两步
目的比较低身体质量指数(BMI)患者初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长方案及超长方案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