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7mRNA与TGF-β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种因子的mRNA在临床病理参数不同的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以期为今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评估与免疫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从2018年9月-2019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按入组标准随机选取36例(内膜癌组),以及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患者5例(癌前病变组);对照组样本来自同期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患者,随机选取18例。内膜癌组患者年龄36-87岁,平均(56.05±10.48)岁,以2009年国际妇产联盟(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为标准,对所以内膜癌组患者进行分期,其中ⅠA期27例,ⅠB期3例,Ⅱ期2例,Ⅲ期4例;G1级10例,G2级17例,G3级9例。利用实时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ealtime quantitat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技术,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为内参基因,分别检测内膜癌组、癌前病变组及对照组中IL-17mRNA与TGF-β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比较两种mRNA在不同分组间的表达差异,并分别分析两种mRNA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参数(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间的相关性。结果:1.IL-17mRNA在内膜癌组(8.052±3.031)、癌前病变组(4.252±0.124)及对照组(1.026±0.242)中的表达水平依次递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180,P<0.05)。在内膜癌组中,IL-17mRNA表达水平随病理分期的升高与组织学分级的降低而逐级升高(P<0.05);同时,IL-17mRNA在肌层浸润深度≥1/2的内膜癌组织中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12.82±3.17),与肌层浸润深度<1/2者的IL-17mRNA表达水平(7.11±1.70)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IL-17mRNA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的表达水平(14.90±0.09)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7.46±0.48)(P<0.001)。此外,随子宫内膜癌灶面积的增加,IL-17mRNA的表达水平随之升高(P<0.05);IL-17mRNA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14),亦与患者是否绝经无关(P=0.25)。在对照组中,IL-17mRNA表达水平在增值期内膜(1.091±0.295)、分泌期内膜(0.922±0.226)与萎缩状态内膜(1.008±0.045)中的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0.766,P>0.05)。2.TGF-βmRNA在内膜癌组(2.818±0.667)、癌前病变组(2.011±0.203)及对照组(1.255±0.883)中的表达依次递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85,P<0.05)。在内膜癌组中,TGF-βmRNA表达水平随病理分期的升高与组织学分级的降低而逐级升高,各组间差异明显(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4.32±0.86)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2.66±0.11)之间也有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此外,TGF-βmRNA在不同面积癌灶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5),在不同年龄段的内膜癌患者中表达亦无明显差异(P=0.63)。对照组中,TGF-βmRNA在增值期内膜(1.504±0.921)、分泌期内膜(0.929±0.641)与萎缩状态内膜(1.102±1.104)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3,P>0.05)。3.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内膜癌组的IL-17mRNA与TGF-β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667,P<0.001)。结论: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随临床病理参数恶性程度的递增,IL-17mRNA与TGF-β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并且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2.IL-17与TGF-β可能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过程,两种因子在这些过程中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二者有望成为评估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并为今后子宫内膜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由于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罕见性和前瞻性临床试验的缺乏,导致我们对其生物学、治疗信息和预后的认识有限。而目前对于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治疗途径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治疗可能是大多数患者首选的治疗策略,而对于部分肿瘤较大的患者,在手术切除后接受辅助治疗或许可以预防疾病的再次发作,使其获得更多的生存获益。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988年至2016年美国SEER(监测、流行
梭子花边工艺兴起于欧洲,随着欧洲传教士的步伐传入中国,曾经经历了几度繁盛,从一些画报当中也可以看到花边的应用方式。各种花边被传教士按照地区分类传授给烟台各个地区,与当地文化融合后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各式花边被人们统称为烟台“八大边”。近些年海内外的相关人士也对其工艺、款式、历史源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运用查阅相关文献、田野考察等多种方式。从蓬莱梭子花边的演变着手研究,追溯到梭子花边工艺的起
目的:(1)观察幼年时接受头部放射对大鼠成年后体重和摄食的影响。(2)探究幼年头部放射对雌性大鼠循环雌激素和下丘脑雌激素α受体(estrogen receptorα,ERα)的影响。(3)探究幼年头部放射对雌性大鼠脂代谢的影响。(4)探究幼年头部放射对雌性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通过对幼鼠进行头部放射,观察放射对体重和摄食的长期影响。(2)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幼年头部放射对雌性大鼠下丘脑ER
青光眼是一种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导致的退行性视网膜神经性病变,是全球第二的致盲眼病。高眼压是青光眼重要的致病因素。房水产生与外排的失衡是导致高眼压的主要原因。房水由睫状体产出,通过位于虹膜与晶状体之间的缝隙而进入眼前房,通过房水外排途径排出眼睛。值得注意的是,80%-90%的房水外排阻力来自包括小梁网-Schlemm管在内的传统流出途径。小梁网细胞(trabecular meshwork,TM)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植物染色工艺与扎染工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被不断应用在现代设计中,引起了笔者对于植物染色与扎染结合应用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中的研究兴趣。基于此,本课题分为三部分,以桑葚作为染料来源,与扎染工艺相结合对其在丝绸服装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笔者以桑葚染料替代桑葚鲜果,突破传统
【目的】:通过比较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水平及两者比值的差异,探究HUA对牙槽骨成骨与破骨活性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2021年口腔正畸科及痛风专病门诊18
健康的植物组织内部含有许多不引起明显致病症状的真菌,常被称为植物内生真菌。这些内生真菌和宿主植物互惠共生且长期协同进化。在这种互惠关系下,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显示出多种功能,包括保护宿主植物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以及调节宿主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等。因此,对植物内生真菌进行深入化学研究,有助于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服务于创新药物研发。十大功劳是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为我国传统中药材。该植物的根、茎、
大量的磷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同时磷也是一种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采取经济有效的方法从废水中回收磷,对于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缓解磷资源短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废弃的生物质材料-芦苇制备纳米零价铁改性生物炭(Nano zero-valent iron modified biochar,n ZVI-BC),评估不同热解条件下制备的n ZVI-BC对磷的吸附性能,通过各种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糖耐量状态和不同体重指数(BMI)的人群在葡萄糖刺激前后的血清胰多肽(PP)、胰岛素(INS)、C-肽(C-P)和胰高血糖素(GC)水平,分析了PP分泌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了PP在肥胖和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和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共100例,所有受试者均于禁食8~12小时后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目的:比较兔VX2恶性骨肿瘤放疗前后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变化与肿瘤细胞密度(tumor cell density,TCD)、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表达的相关性,探讨DKI在监测恶性骨肿瘤早期放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