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机硫炼焦煤氧化放热特性及自燃机理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tv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炼焦煤兼具燃料与原料双重属性,是一种稀缺、不可再生且短期内无法替代的战略资源。山西省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深部煤层硫分高,特别是有机硫含量高。硫含量是影响煤自燃的重要内因,随着煤炭开采深度向下延伸,高硫炼焦煤面临自燃危害的巨大挑战。炼焦煤自燃兼具煤矿安全、环境污染、稀缺煤资源损失三大危害。因此,研究其自燃特性及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结构-反应-机理的基本思路,综合氧化反应实验与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共同揭示了有机硫结构对炼焦煤自燃的影响机制。采用化学滴定法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研究了山西22种不同初始硫含量、不同变质程度炼焦煤中有机硫的赋存规律、化合态以及结构特征,为分析不同硫含量炼焦煤氧化反应特性以及筛选合适的有机硫模型化合物代表煤中硫结构奠定基础。采用同步热分析与质谱联用(TG-MS)技术,阐释了中高硫炼焦煤氧化放热特性及气相产物变迁规律,发现变质程度相同、有机硫含量高的炼焦煤,自燃倾向性较大;有机硫形态及含量影响气相产物逸出的初始、拐点及峰值温度;高活性含硫官能团增大了煤的氧化反应活性,促进了煤自燃初期热量积累。采用程序升温实验联合全自动测硫仪、FTIR和XPS测试技术,分析了水峪肥煤(SY)在氧/热环境中,梯度升温过程固相产物表面形貌、硫含量、表面官能团以及C、O、N、S元素化合态演变规律,发现随氧化程度加深,煤失重与硫分损失呈线性正相关,C-C结构断键形成C-O结构,硫醇/硫醚转化成亚砜和砜,硫酸盐是有机硫氧化的最终固相产物。采用超声+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含特定有机硫结构的“类煤物”,采用TG-MS研究了有机硫种类与含量对“类煤物”氧化放热的影响规律,发现“类煤物”热失重特性和气体逸出规律由有机硫种类及所处的化学环境决定,氧化活性:二甲基亚砜>苯硫醚>二甲基砜>噻吩>二苯基亚砜>二苯并噻吩。采用自主研制的同步温度补偿绝热氧化实验系统研究“类煤物”的氧化升温特性,结果发现升温速率(T70℃):二甲基亚砜>苯硫醚>二苯并噻吩。在低温氧化阶段,活泼的含硫小分子促进氧化升温,结构稳定、分子量较大的二苯并噻吩使“类煤物”氧化升温速率减缓。构建了 SY高有机硫炼焦煤大分子结构模型,运用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 MD)方法模拟了 SY煤氧化-燃烧全过程,分析了主要中间体和产物的变化规律,推导了主要含硫产物的生成途径,综合实验结果,将煤自燃过程分为三个主要的演化阶段。本文揭示了煤中有机硫在氧化过程中的反应特性以及硫的演化规律,阐明了有机硫结构影响煤自燃的机制,对于保护稀缺炼焦煤资源、预防高有机硫煤层自然发火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该论文有图78幅,表31个,参考文献205篇。
其他文献
本文以辽东岫岩地区中生代侵入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锆石LA-ICP-MSU-Pb定年,确定该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侵位年代,并通过其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它们的岩浆来源及构造背景。综合区域上中生代侵入岩分布特点与性质,进一步探讨岫岩地区中生代期间的岩浆活动期次、构造演化等地质意义。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显示,岫岩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可以分为晚三叠世、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三个期次。晚三
在采矿工程中,矿震产生的动载是诱发巷道冲击地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造成的巷道破坏程度往往比静载失稳型的冲击地压更为严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统计分析、理论研究、相似模拟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矿震诱发巷道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进而提出矿震诱发巷道冲击地压软化区能量极值判别准则,给出了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软化区能量等指标,系统分析了围岩参量对冲击地压临界指标的影响
大倾角工作面采空区由于倾角大、垮落方式独特,导致采空区遗煤自燃较为隐蔽,自燃防治难度加大,同时由于大倾角采空区遗煤承压状态不同,破碎程度不同,且煤承压破碎特征尚不明确,存在大倾角采空区遗煤自燃监测难度大、准确性低,相关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对相关问题描述准确性欠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大倾角采空区遗煤承压破碎特征与自燃规律实验研究,确定大倾角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规律,为大倾角遗煤自燃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学位
巷道围岩的破坏和失稳制约着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在冲击扰动下,矿山灾害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液压支架可有效弥补常规支护方式支护强度不足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冲击及液压支架作用下三维巷道围岩的变形-开裂过程是一种有益的探索。鉴于连续方法及非连续方法的不足,采用连续方法与非连续方法耦合方法研究上述问题具有显著优势。将连续方法中的拉格朗日元方法与非连续方法中的离散元方法耦合,提出了一
针对煤矿井下巡检机器人环境适应性差、地形感知能力弱、仅采用基于质点的运动路径规划方法以及无法实现待测设备与已知煤矿设备信息匹配等问题,对基于机器视觉的轮式巡检机器人自主行走与目标识别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煤矿井下环境的特殊性,搭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自主行走机器人平台,确定了机器人的机动方式,建立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在不同等级路面、不同行驶速度下机器人垂直方向的振动速度和加
为研究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超量瓦斯的来源,揭示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气体的生成路径及机理,采用实验研究、分子建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测试获得5种煤分子结构的基础信息,构建5个矿区的煤分子结构模型,分析煤分子结构的静态物理性质,确定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路径,解释超量瓦斯这一特殊现象。通过元素分析实验得到了煤分子结构中C、H、O、N、S的百分比含量及原子比。根据FTIR谱图的波峰与含C、O、N、S官能团的
视觉目标跟踪技术一直是图像与视觉信息计算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均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采集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目标跟踪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复杂场景中保持较高的跟踪准确率仍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复杂场景主要包括:目标形变、遮挡、快速运动、光照变化、相似物体干扰、背景杂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围绕复杂场景下匹配寻优目标跟踪展开研究
大型机电设备系统内部结构和单元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研究复杂系统可靠性就显得尤其重要。系统或单元一旦发生故障将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当前复杂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考虑因素不够全面,应考虑复杂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多状态性、各单元状态概率和状态性能水平信息不确定性、单元间的共因失效性、工作过程中的动态时序性、不同单元参数的随机变量分布类型差异性问题进行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这样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本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