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构念是近年来跨文化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构念(Self-Construal)就是指个体如何理解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前人研究者提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形成不同的自我构念:例如,生活在以个人主义文化为主导社会的个体,更倾向于将自我看作是与他人相分离的独立实体,形成独立型的自我构念;而生活在以集体主义文化为主导社会的个体,更倾向于把自我看作是周围社会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互依型的自我构念。跨文化领域的系列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个体,其自我图式(自我构念)存在显著的差异。然而,那些在双语双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个体的自我构念特点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另外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发现国内对大学生自我构念的本土化研究还不是很成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构念特点的研究则更少。社会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多元民族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交融加深,多元文化的相互吸纳会影响人们已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等。在我国现有的多元文化社会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多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繁荣的助推力量,他们的自我构念变化特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进程。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自我构念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现有的自我构念量表进行了蒙古语翻译和验证,使测量工具更符合蒙古族大学生使用习惯;其次,运用该量表,在蒙古族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施测,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国内文化交融背景下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构念的总体特点以及人口变量学差异;最后,研究蒙古族大学生个体在文化启动实验条件下各自的自我构念变化情况。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翻译的蒙古语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及信效度,能够作为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构念进一步研究的测量工具。2.国内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交融背景下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构念独立型高于互依型,多数以代表个体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独立型自我构念为主导。3.国内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交融背景下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构念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蒙古族女大学生互依型自我构念得分明显高于蒙古族男大学生(P<0.05)。在生源地上,在牧区成长的蒙古族大学生的独立型自我构念明显高于在城市里成长的蒙古族高校大学生(P<0.05)。但在年级与专业上蒙古族大学生的自我构念没有显著差异(P>0.05)。4.不同文化启动条件下,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构念都有启动效应。与个体主义文化启动条件相比,蒙古族大学生的自我构念在集体主义文化启动条件下的启动效应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