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理论认为,隐喻只是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是一种修辞格。然而,根据Lakoff的理论,隐喻不再指语言表达,而是思维过程,即借一种事物理解另一事物的过程,是跨概念域的映射。传统研究认为转喻是词语之间的相互借代,它被当作一种文学和修辞的工具。然而,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和隐喻一样,转喻也是重要的认知机制,转喻基本上是利用某事物的某一显著特征来指认该事物。 传统的观点认为,英语习语是没有理据的,其意义是不可以分析的。与之相反,认知语言学认为英语习语是有理据的,主要的认知理据是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目前,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对英汉习语进行的对比研究还比较少,而且不够系统、全面。此外,对于习语理据的研究主要是以概念隐喻为视角进行的,相对于概念隐喻而言,习语的概念转喻理据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情感,作为一种普遍、基本的人类体验,并不是难以言状、捉摸不定的,而是蕴涵着丰富的概念内容。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在情感概念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以往对情感的概念化研究大多只探讨了其概念隐喻理据,忽视了概念转喻理据。而且,对于情感概念化的研究应该考虑到情感的表达形式,特别是习语,对它们进行分类和细化,而这一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被忽视了。此外,对于表达情感的习语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英语语料的分析,因此,表示情感的英汉习语的对比研究还比较少。 因此,本文以表达情感的英汉习语作为个案进行了对比研究,以英汉语中表达喜、怒、哀、惧的英汉习语为研究对象,验证从英语语料得出的关于情感的概念化及其习语隐喻性表达的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和文化特殊性。研究显示,汉语和英语一样,情感的概念化主要借助于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一方面,英汉语都遵循同一转喻原则,即通过情感的生理、心理或行为反映来表达情感。而且,在对情感的概念化过程中,概念转喻往往是概念隐喻的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在习语的概念化过程中,英汉语中存在许多相似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很多相似的习语隐喻性表达。当然也不乏差异。最后,我们认为,在对情感的概念化和习语隐喻性表达方面的共性主要源于相同的身体体验,其差异主要是由不同的文化模式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