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质基因qSS7和M970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w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供养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水稻种子的大小不仅影响种子的粒重和产量,而且调控种子的长宽比和垩白等外观表型。近年来,许多粒型基因相继克隆,但只有极少基因能够同时正向调控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发掘新的粒型基因,深入研究其调控种子形态的发育和垩白形成的机制,对于改良水稻品质,推进水稻优质高产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分离克隆了位于第七染色体长臂上的一个正调控水稻粒型、穗型和垩白的主效基因qSS7,并对该基因的调控机制和育种应用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珍汕97B为背景构建了qSS7近等基因系NIL-qSS7,与珍汕97B相比,NIL-qSS7的粒长增加14.4%,粒宽变窄10.6%,穗增长11.2%,垩白粒率下降16.5%,垩白度下降39.3%。整体而言,NIL-qSS7的粒型更修长,外观品质更优,产量维持不变。2.在前期精细定位的基础上,对候选区间的两个基因进行了转基因验证工作。其中,基因LOC_Os07g41210互补和超表达的阳性家系,在谷粒外形上与阴性家系差异不显著。而过量表达另一个基因LOC_Os07g41200时,粒长显著增长,粒宽显著变窄,穗长变增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下降。抑制该基因的表达时,表型则相反。因此,LOC_Os07g41200为调控粒型的基因qSS7,同时调控水稻穗型和垩白性状。3.qSS7时空表达谱分析表明,qSS7CYP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qSS7ZS,但两等位基因在各组织和时空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qSS7在穗组织中有高水平的表达,这种表达模式与qSS7调控粒型、穗型和垩白的功能是相符的。qSS7抑制G1/S期的基因H1,CAK1A和CDKA1的表达,而上调基因EXPA16和EXPA7的表达。因此,qSS7很可能通过延缓细胞周期,减少细胞数目。同时,促进细胞伸长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的伸长。这与颖壳切片分析的结果一致。与珍汕97B相比,NIL-qSS7颖壳横截面的细胞数目更少,细胞显著增长,宽度显著变窄。4.对近等基因系、超表达和抑制家系的胚乳截面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qSS7促进淀粉颗粒紧密地排布,减少空腔的形成。同时,转录组和基因表达谱的数据分析表明,qSS7通过调控蔗糖和淀粉合成及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胚乳中垩白的形成。5.利用35S启动子过量表达两个等位基因转化珍汕97B均能显著地增加粒长,减小粒宽,表明qSS7的表达量是调控水稻粒型的重要因素。同时,等位基因qSS7CYP改变粒型的的效果比qSS7ZS更显著,表明基因qSS7编码区的变异也是调控水稻粒型的关键因素。6.qSS7与拟南芥基因TRM1同源,编码一个微管结合蛋白定位于细胞膜。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qSS7CYP与qSS7ZS间仅518位(S/P)和第620位(G/S)的氨基酸存在差异,且会产生非同义突变(T2733C,S518P)。种质关联分析显示这个非同义突变变异与粒长的关联最显著。推测qSS7的非同义突变是该基因的功能位点。7.磷酸化位点预测软件分析显示qSS7CYP的第518位Ser可能被磷酸化,而qSS7ZS的第620位点Ser可能被磷酸化,即两等位基因编码区的两个位点均可能存在磷酸化修饰的差异。体外qSS7蛋白磷酸化检测结果表明,仅qSS7CYP的第518位点Ser能够被磷酸化,但qSS7ZS的第620位Ser无法被磷酸化。8.蛋白互作分析表明,qSS7能够与微管蛋白Tub730和s Rs5互作,互作区段界定在第386至680个氨基酸,包含以上两个突变位点,并将结构域命名为微管结合结构域(Microtubule-Associated domain,MTD)。qSS7(MTD)S518G620与微管蛋白Tub730和s Rs5的互作要显著强于qSS7(MTD)P518S620的互作。将qSS7(MTD)P518S620的P518突变为S518,其与微管蛋白的结合能力显著增强。表明qSS7蛋白S518位点的磷酸化修饰可增强其与微管蛋白结合的能力。9.利用533份水稻核心种质和446份野生稻,对qSS7周围2 Mb区段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系数作比较分析表明,结果显示长粒等位基因qSS7在热带粳稻亚群中占绝大多数(达97%),且该区段在热带粳稻中的遗传多样性极显著低于野生稻。表明在水稻驯化的过程中,qSS7长粒等位基因在热带粳稻中被正向选择,籼稻中受到强烈的正向选择。10.黄酮类化合物在水稻中广泛存在,在水稻的生理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利用日本晴导珍汕97的导入系群体在第四染色体定位到一个调控黄酮类化合物的主效QTL。通过图位克隆和序列分析,确定了候选基因M970。抑制籼稻M970等位基因的表达,可以显著降低珍汕97体内该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单倍型和关联分析发现,双亲间三个非同义突变(L99I,L272V和A281V)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相关。
其他文献
“软计算”是相对于“硬计算”(传统计算)而言的一类计算方法,现已成为当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研究的技术核心。“硬计算”的主要特征是静态、严格、精确和符号化,它已不适于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例如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等。“软计算”的主要特征是灵活、随机、模糊和不确定性,是处理以不确定性、非线性、时间不可逆性为内涵,以复杂问题为对象的科学新范式,例如处理人的感知、生物进化和模糊推理等。近几十年来,软计算最
纳米材料的发展始于20世纪,Richard Feynman首次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探索控制材料合成及其性质的可能性,开启了纳米技术的变革。纳米材料涉及多个学科,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推动了材料、物理、化学、医学等多学科的重大变革及交叉发展。纳米医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纳米材料在疾病分析诊断、药物递送、肿瘤治疗等方面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医学领域相关研究中,纳米材料一般需要与特定的组织、
种子萌发是植物新生命周期的开始,对植物生长和作物生产至关重要。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整体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是确保水稻高产的重要前提,而其关键在于良好的种子萌发及萌发后的快速生长。种子萌发过程涉及众多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包括胚乳中贮藏物质动员和胚中养分的运输和再利用。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被誉为第六大植物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系列过程。重要的是,
细胞自噬是生物体进化过程中一条保守的胞内降解途径,能够将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受损的细胞器等运输至溶酶体中进行降解,以维持细胞内的稳态平衡。细胞自噬能够参与调控多种生理活动,如生物的衰老,免疫应答,疾病发生及胚胎发育等,其中Atg7、Atg5和Beclin 1(Atg6)是调控自噬小体形成的核心蛋白。小鼠中Beclin 1的全身性敲除会导致突变体胚胎在发育早期(E8.5)因脏壁内胚层组织结构不全而死亡
本论文基于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延长组样品,采用X衍射矿物分析、联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方法、微米CT三维孔隙结构重构、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方法,多尺度表征致密储层孔隙结构。采用德国DSA100液相分析仪,对三种离子溶液下的储层表面润湿接触角与界面张力进行测试,分析变化规律关系。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方法对储层表面的官能团识别,探究微观流体与储层表面的作用类型和化学变化,应用双电层模型进行润湿性的电
肠炎疾病在世界上发生极其普遍,每年发病人次约30~50亿人次。肠炎疾病会导致病人出现腹痛、便血、消瘦及身体极度疲倦等症状,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不得不需要通过手术修复或切除损伤肠道,而且持续的炎症会导致患者患结肠癌的几率增加。因此,研究肠炎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迫在眉睫。GPR35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现有的研究证据表明GPR35可能与一系列生理进程及包括哮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内的病理
叶片是植物的主要光合器官,也是土壤表层以上环境因子的主要调节者。叶片的形态发生和分化是个高度灵活的过程,从而导致叶形的多样性。而叶片变异是植物叶片多样性方面最突出的一面。番茄(Solanum lycopersium)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园艺作物之一,也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模式植物。Aux/IAA基因家族成员涉及到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Sl IAA9基因是Aux/IAA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前人研究结果表
海洋微生物覆盖了细菌、古菌和真核三个生物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究海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主要控制因子,有助于加深对海洋微生物参与的生态系统过程的了解。本研究利用以16S r RNA和18S r RNA基因为分子标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我国近海(渤海海峡、南黄海)以及从近海到开阔大洋(渤海中部-南黄海-西太平洋)梯度上的三域微生物(细菌、古菌、真核微生物)群落分布格局及
背景: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消化道的高度恶性的肿瘤,诊断与治疗都很困难,尽管在放化疗和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然很低。因此,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以早期诊断PC和作为PC新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tRF(t RNA-derived-fragment)和tiRNA(t RNA halve)是t RNA的衍生片段,在获得性代谢紊乱、应激性损伤、神
根据研究对象自身固有的特点,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系统阐发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发掘其内在政治逻辑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试图演绎或延伸研究领域,以期把握时代赋予的神圣学术使命。全文除导论外共分七章。第一章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探源。揭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一是源于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二是源于中国传统智慧如法家、兵家、纵衡家诸子百家学说。三是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和实践。第二章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历史脉络。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