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20世纪末至今兴起的物流热,是政府(中央与地方)、平台设施投资
开发集团、货主和承运人及服务中介在特定历史背景、制度安排和竞争环境下
发展促成的。地方层面积极的投资建设行为,正处在我国社会、经济、制度转
型的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和我国政府决策主体之间特殊的制度博弈行
为,给原先设想的发展目标的功能发挥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众多的实践表明,
一个个公共物流项目或发展计划没有达到原先设想的目标,造成了大量的公共
资源浪费或低效使用,并在更宏观的层面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福利损失。
在社会物流发展过程中,如何站在“风险分析”的角度审视该类问题,客
观描述内在规律现象,并解释其中的发生机理,给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是
我国社会物流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在理论方面,社
会物流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备,缺乏对现有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可以认为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个有机的社会物流系统通常和城市政府权力管辖作用范围不一样,前者
往往是在某个经济区域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活动,而构建经济区域中某个物流
节点的公共服务环境,往往是地方政府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具有明显的行政地
域界限和当地利益导向特征。本研究站在城市地方政府的立场,以“风险分析”
为主线,从区域乃至国家的视角,开展构建社会物流系统的公共(部门)风险
相关问题研究,其核心的问题包括:1、此类风险概念的界定;2、影响因素的
提炼与分类;3、风险识别问题;4、影响因素对政府决策的影响;5、地方政府
行为与物流发展效果的关系。
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1、结合风险管理、公共管理、政策
研究和区域经济等理论界定地方政府构建社会物流系统公共(部门)风险的概
念;2、围绕决策主体——地方政府,从“国家政策”、“地区市场及产业结构”
和“企业行为特征”三个层面论述对地方政府发展现代物流的决策影响因素;3、
从“风险载体”入手,考虑环境因素和决策主体之间的“制度博弈”,再以“广
义合同”作为评判准则,给出“风险识别机制”的建议,并结合具体案例的“费
用一效益分析”进行了运用尝试;4、构建“区域社会物流系统决策博弈模型”,
通过对其均衡状态描述和求解,部分解释了地方政府的风险产生机理。
最后,关于进一步工作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社会物流系统、地方政府、公共风险、识别机制、博弈均衡、费用—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