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性评价的徽饶古道村落段空间优化研究 ——以休宁县梓坞村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fv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徽饶古道作为徽州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对徽州社会的发展、徽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让大量村落段古道空间凋敝,传统氛围消逝。如何从感性工学的角度对徽饶古道空间进行评价,进而探讨优化提升的策略,对于当下研究如何保护与优化古道空间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选取休宁县梓坞村段徽饶古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眼动实验、AHP层次分析法及主观问卷评价等方法,对古道空间进行视觉与心理感知评价,以古道空间要素为着力点,试图从外在——如何让古道“惹眼”与内在——如何让古道“富于内涵”两个角度探究徽饶古道空间优化的方法,并对优化后效果进行验证。首先,对古道历史沿革、价值内涵、空间形态、空间要素进行较为细致系统的总结,归纳出河岸型、街巷型和曲折型共三类古道空间,及休憩设施、装饰构件、生活要素、传统语汇、水体远山、树木绿植以及透视灭点共八类古道空间要素。其次,对三类古道分别选择6张空间场景照片开展眼动实验,探讨古道空间要素与人们视觉行为的关联性。结合热力图、眼跳图、各眼动指标等发现休憩设施、装饰构件、传统语汇、生活要素、水体远山、树木绿植、公服设施对人眼的视觉吸引力依次降低。进而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探讨古道中各空间要素对其传统氛围的重要度权重,发现在古道空间传统氛围形成中,各空间要素的贡献率依次降低:传统语汇、装饰构件、水体远山、生活要素、树木绿植、休憩设施。最后,研究开展主观问卷评价,明晰古道现状空间各空间要素的运用效果,筛选出综合评价得分较低的6张样本进行优化改造,并对优化后的古道空间场景进行再评价以验证优化后效果,进而提炼出徽饶古道空间优化的建议与策略。本研究对于徽饶古道的保护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文化线路沿线的乡村振兴提供新的视角,为建成环境空间的优化提升提供了一套较为新颖的方法。
其他文献
微型光谱仪测量的准确性受到硬件选取、光路设计、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带宽是影响微型光谱仪数据精度的重要因素,带宽校正也是能够提高微型光谱仪精度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微型光谱仪带宽对测量光谱的影响,并设计了智能带宽校正算法来减小带宽对测量光谱的影响。首先从物理层面上分析了微型光谱仪存在的误差和带宽校正技术原理,介绍了几种经典的带宽校正方法;分析了最小二乘法在带宽校正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常用的
超级电容器被认为是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储能设备之一。本论文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原料,以硼酸为模板,通过两种不同的工艺方式制备碳前驱体,通过高温原位碳化的方式制备高比表面积和高含量的硼参杂的多孔碳,考察硼的掺杂含量以及形貌、孔的结构、比表面积等因素对于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行为影响;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以双草酸硼酸锂为溶质组成复合电解液,同时研究三种不同配比电解液制备出的超级电容器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窗口
宣城地区地处安徽南部,气候湿润多雨,辖区内南部丘陵山地较多,小气候特点明显,输电线路覆冰频率高,宣城电网山区、丘陵区线路经常因线路覆冰发生断线、脱冰跳跃、甚至倒塔事故,影响地区电网安全运行。及时掌握输电线路覆冰状态,对于保障宣城电网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论文在调研分析宣城电网覆冰运维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了适合本地区架空线路运维工程实际的覆冰监测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希望为架空线路覆冰防治提供参
在水库运行期间由于库水位周期性的涨落,会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库岸坡消落带,消落带土体内部的细颗粒会随着库水的渗流作用发生侵蚀、迁移,从而引起土体强度参数发生不同程度的劣化,严重时甚至会对岸坡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而碎石土岸坡由于其连续的颗粒级配、孔隙率大等因素,在库水周期性的渗透作用下,往往更容易会发生严重的颗粒流失现象,而颗粒流失的累计带来的土体强度劣化会进一步引起岸坡变形,甚至发生失稳破坏。目前学者们
长江和黄河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单元,无论是在交通还是跨区域间的资源调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江干流和黄河下游发育众多的江心洲或心滩,其动态变化过程会受到上游来水来沙及人类活动的干扰。随着梯级水库和水利枢纽的修建,水库的蓄水拦沙使得坝体下游水沙条件发生强烈变化,改变了洲滩发育的根本物质来源—泥沙。洲滩的动态变化不可避免会对流域内环境的自然过程、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开展对长江干流及
随着我国城镇化以及村落更新的发展,徽州古村落等传统聚落正受到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情境空间是通过人在空间中的感知和参与,与空间进行交流互动,而唤起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空间。通过对传统村落情境空间的研究,能够更深刻地挖掘村落场所精神的所在和来源,从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提供新的方向。本论文以徽州呈坎古村落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行为观察、村民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呈坎的情境空间的类型、内
随着中国乡村学龄人口减少以及村镇学校撤并整合,大量乡村学校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与此同时,乡村养老设施数量缺乏和托幼设施特色缺乏问题突出。本文从乡村闲置学校改建的角度出发,探索养老设施和托幼设施复合设计的方法,希望能够有效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推动新型养老模式构建,提高乡村养老质量,并为乡村儿童创造更为有利的成长环境。研究主要包括5个部分: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乡村老年人和儿童行为心理需求的相
西部地区水能资源储量丰富,在水电能源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西部地区同样是地震多发地带,其多发强地震环境给大型水利工程的抗震设防带来巨大的挑战。重庆地区是西部人口密集的城市之一,水能资源,油气资源丰富,对重庆地区地震波散射过程研究一则可以为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提供更合理的宽频地震波输入,二则可以为矿产资源勘探和地震趋势判定带来依据。本文基于多次各向异性散射理论,采用离散波数法求解能量密度积分方
皖江经济带作为安徽省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被纳入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规划,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探索新模式,发展战略地位重要。因此,做好该区域的地质工作,为工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布局提供地质依据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皖江经济带的工程地质状况,通过对现有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资料的总结概括,野外调查取证和集成分析,查明了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进行工程
自然界中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土体的性质具有空间变异性,在一定的空间波动范围内,各点之间的土性参数相互影响。城市建筑及各种基础设施均坐落于土体上,因此土体的空间变异性会对基础工程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同时,城市建筑由于用地紧张,两建筑物间隔很近,因此有必要分析基础间距对基础工程可靠度的影响。本文以空间变异土体中的浅基础为例对基础工程的可靠度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为研究土性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合肥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