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震波起爆瞬态过程现象和机理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dusamat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反应气体中的爆震起爆(Detonation Initiation)是燃烧与激波、湍流等现象高度耦合的强非线性过程。爆震起爆可包括多个阶段,其中最关键的过程是从高速湍流火焰(CJ-爆燃波)向爆震波突然、剧烈地转变,即”Onset of Detonation”。爆震起爆时,不论采用哪种起爆方法,都必然经由该过程。为与爆震起爆(Detonation Initiation)相区别,本文称之为“爆震波起爆瞬态过程”。爆震起爆瞬态过程是爆震起爆的关键,也是燃烧和爆轰物理中亟待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虽然爆震起爆研究已逾数十载,爆震起爆瞬态过程因其高度的瞬时性和不确定性,仍然缺乏足够精细的实验观测,遑论其机理研究。本文采用实验、数值仿真和理论分析等手段,详细研究了爆震起爆瞬态过程的现象和机理。本文实验在矩形截面爆震管中进行。爆震管中稳定传播的爆震波通过一个多孔板后,爆震波熄灭,在孔板下游形成高速湍流火焰,并在下游未燃气体中驱动一道前导激波,形成典型的CJ爆燃波结构。随后该爆燃波会突然向爆震波迅速转变,呈现爆震波起爆瞬态过程;或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播,逐渐衰减至起爆彻底失败。本文第二章采用压力测量、光敏传感器测速、高清纹影拍摄和壁面烟膜等手段对孔板后爆震起爆瞬态过程或起爆失败过程进行精细的、同步的、较全面的观测,实验不仅获取了不同条件下爆震波起爆瞬间的清晰图像,同时也揭示了起爆的动态过程。本文第三章在此基础上对爆震起爆瞬态过程中燃烧流场结构的演化进行详细分析。实验观测和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1)通过调整实验条件,发现并确认了在稳定和不稳定混合气中,爆震起爆瞬态过程宏观上均存在两种主要起爆模式,即平缓起爆和急遽起爆模式;且较高初始压力的气体中通常发生平缓起爆,临界初始压力气体中较易发生急遽起爆;两种起爆模式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2)本文通过多种手段同步精细观测发现,与前人研究结论不同,急遽起爆并不是直接由一道能导致高度过驱的强激波引发的,而是一个复杂的三维过程,通常先在一侧已发生较平缓的起爆,然后才在对侧形成强过驱爆震波,并强烈撞击对侧壁面;以往实验中观测到的超强过驱现象往往是管道三维效应导致的认识偏差;3)对爆震波起爆时燃烧流场结构发展过程进行进一步精细分析,发现两种起爆模式具有共同的起爆机制,均遵循局部反应加快——局部热点和胞格形成——前导激波与反应区逐渐耦合的过程,但因反应强度的放大速率和放大效果不同,才产生完全不同的宏观表现。为了进一步理解爆震起爆瞬态过程发生的机理,本文第四章采用一维数值模拟对爆震起爆瞬态过程进行详细研究。通过模拟混合气中活塞驱动激波起爆,追踪起爆瞬间气体温度、压力、反应物组分及其它参数的变化,详细分析了一维爆震起爆的不同起爆模式,发现其超临界起爆模式和过驱度较低的临界起爆模式与实验获得的平缓起爆模式吻合,其过驱度较高的临界起爆模式与实验获得的急遽起爆模式对应。仿真结果也表明反应强度的增强和前导激波/反应区逐渐耦合导致了爆震起爆,与实验结论一致。本文第四章还对不同能量密度(诱导激波强度)下爆震起爆所需的临界能量进行分析,发现其且与Lee-Vasiljev模型吻合,并将该模型从冲击波起爆扩展到了中、低强度激波起爆,构成一个勺状起爆能量曲线;同时还发现了临界起爆激波强度和最小起爆能量这两个新的起爆边界。本文第五章根据数值模拟发现的不同起爆模式,对爆震起爆一般过程进行抽象描述,确定了爆震起爆的两个关键路径,即化学反应自发增强和激波透射诱导化学反应增强。前者即已被学界广泛接受的SWACER原理;本文着重采用特征线方法对后者进行了气体动力学过程建模和反应动力学分析,发现特定条件下激波透射导致的波后温度急剧升高是激波透射诱导化学反应增强的根本原因;一定条件下激波透射也可能导致化学反应削弱。进一步的,本文将SWACER原理与激波透射诱导化学反应增强原理相结合,完整地解释了实验中的平缓起爆和急遽起爆现象的物理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第五章还通过p-v图对爆震起爆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探讨了超临界起爆、临界起爆和不起爆发生的条件。
其他文献
锂硫电池凭借其高理论容量、低成本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最具优势的下一代可充电电源体系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兴起,对动力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安全性能。以有机电解液组装传统锂硫电池中使用了活性很高的金属锂负极和易燃易挥发的有机电解液,电池的安全性能无法得到保证。采用不挥发和耐燃的固态电解质组装全固态锂硫电池,可以大幅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但是,全固态锂硫电池也面临诸
学位
降冲击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很多领域都受到重视,例如航天发射过程中实现低冲击分离,对于搭载更多类型的精密设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组合式铝蜂窝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力学和吸能机理分析,并利用冲击试验平台开展降冲击性能研究。组合式铝蜂窝是两层及以上的单个蜂窝结构直接叠加形成的组合体,其利用蜂窝层间相互嵌入以及胞壁结构屈曲折叠两种方式实现缓冲吸能。但是目前对组合式铝蜂窝嵌入作用机理及降冲击机制还缺乏系统认
学位
本文以旋转爆震发动机的工程应用为背景,综合运用实验研究、数值仿真和理论分析,对碳氢燃料旋转爆震燃烧组织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为旋转爆震发动机实用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首先,验证了无内柱燃烧室对碳氢燃料旋转爆震燃烧组织的促进作用。在无内柱燃烧室内实现了乙烯-空气、甲烷-空气旋转爆震。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时间差分析法、图像亮度积分和亮度积分比轴向分布分别对爆震波流场结构、火焰传播特性和流场释
学位
在自主驾驶及移动机器人相关的应用中,作为感知和测量的重要基础组件,从传感器原始数据中恢复颜色和深度信息是后续众多高层任务(如定位与建图,语义理解,决策规划以及运动控制)的前提。近年来,深度学习中端到端学习模式在计算机视觉的众多应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逐渐成为解决各类任务的主导方案。然而,在具体任务上,通用的网络结构一般不具备我们期望的某些属性,例如可解释性,并且容易遭受较差的局部最优和缓慢收敛的
学位
根据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进行自我定位和对环境地图的构建是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自主执行任务的基础,构建的地图可以用于后期的导航、定位、规划和可视化等。GPS传感器由于精度的原因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其次在室内环境中难以接收GPS信号。相机作为普遍的图像传感器,可以快速简便地获取场景的视觉信息,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技术中。本文以移动机器人的自主行为需求为牵引,仅利用普通的消费级相机作为传感器,着眼
学位
高超声速飞行器要实现安全飞行并顺利完成承担的任务,热防护系统是设计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电弧风洞主要针对飞行器防热材料和防热结构进行考核,筛选防热材料,优化防热结构,指导飞行器热防护系统设计。然而由于飞行器弹道和外形的日趋多样,面临的热环境也较以往飞行器更加复杂,对地面风洞考核试验的参数模拟有效性以及试验效率等要求不断提高。本文推导建立了可用于求解飞行条件以及试验状态热化学非平衡流动的数值模拟
学位
资料同化可以将非均匀、稀疏的观测和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以最优的方式结合起来,改善数值模式的模拟效果,为更好的认识海洋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数据来源。目前海洋资料同化方法中应用比较广泛是变分方法(三维变分和四维变分)和集合卡曼滤波(En KF)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显示或者隐式包含了后验概率密度分布为高斯分布且依赖于线性化算子,仅仅能适用于线性或者弱非线性系统。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可以描述的海洋物理过程的尺
学位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是对空中、空间目标进行观测成像的重要传感器。相比于光学传感器,ISAR成像雷达不受天空背景光和云层遮挡的干扰,具备较好的全天候、全天时工作能力,并且探测距离较远,在空天目标观测成像、空间态势感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ISAR雷达具有稳定的二维成像能力,如何在二维ISAR图像的基础上获取目标三维信息,提升雷达的观测成像能力,是ISAR成像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针对ISA
学位
群体机器人系统(Swarm Robotic System)是由一组功能简单、局部通信和局部感知的具有自主行为的机器人构成,它们通过简单的行为规则以及相互之间的交互来共同完成特定的任务。群体机器人系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如何通过多个机器人的协作来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任务,该方面的研究在核、化学和生物攻击探测、战场监视、空间探索、污染探测、搜索和救援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
学位
资源有许多特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共享性。资源之间的共享是双向的、具有可交互性的,资源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其获取者,在资源的交互过程中会使所有参与者都从共享中得到最大收益,故资源共享是一种典型的“双赢”。目前“共享理念”在当前的科学与生活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受资源约束问题制约的优化问题上,更是受到了理论界和工程界的热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目前资源受限的约束问题涉及到生活和工业中的方方面面,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