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选”材·“适”之为良——工业设计中“木”之用材适应性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看似一个自然而然形成的历史过程,实质上它伴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产生,是蕴含了人类“目的”的创造性行为,不管是早期造物活动对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还是基于认识自然的基础之上改造自然的行为,都隐含了人的主动创造能力。在“造物”的过程中需要物质基础来承载人的创造行为,才能满足人的需求,而这种物质基础就正是材料,对材料的利用保证了人所创造的“物化”形态的实现,本文试从木材一隅来探究工业设计与“木”之用材之间的关系。 所谓“造物选材”,是指在“物”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创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选择合适的材料来造物,而对于材料的选择要合乎创造主体即“人”的主观目的性和客观环境、条件下“物”的可实现性,在不同的“物”之环节中,对于材料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本文以“物”所呈现的四态“产品、商品、用品、废品”为经线展开论述,在物之四态中去探究木材与设计的关系。而“适之为良”既是设计用材的选择标准,也是材用是否合适的评价尺度,因此全文以设计与选材之间的适应性系统为纬线进行梳理,把设计与“木”之用材的相适问题具体划分到物之四态的范畴去研究。 在产品的范畴,着眼于“物”的生产体系,着重研究在“物”形成的过程中,实现物化形态的木质材料本身的性质,以及木材的材性、材型与工艺、设计的目的协调相适的问题;在商品的范畴,着眼于“物”的价值体系,研究的范围在于如何让传统的木材发挥其现代价值;在用品的范畴,探究由木材构筑的“物”的形态与“人”的生理、心理尺度之间的问题,着重探讨在“器用”的过程中这种“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废品的范畴,着眼于木材与环境之间协调相适的问题的探讨。与每一个“物态”的环节所一一对应的研究对象为“物”自身、“物”与“社会”、“物”与“人”、“物”与“环境”,综合来看都是在“物—人—社会—环境”的工业设计系统的维度展开的研究。 工业设计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的过程,是选择与应用的过程,亦是造物与创新的过程。
其他文献
许多散货码头时常需要吊装集装箱,但这些码头的起重机大都没有能力给常规动力吊具提供电源,或者虽然通过改造可以提供电源,但这样做成本过高.这时就只能采用钢丝绳加卸扣的方
研究3+9+15×0.225HT钢丝帘线在12.00R20 18PR自卸车轮胎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以3+9+15×0.225HT钢丝帘线替代3+9+15×0.22+0.15钢丝帘线用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体,轮胎
本文对田壮壮电影创作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从时间维度对田壮壮的导演之路进行梳理,以此为线索展现他在电影艺术观念上的变迁,归纳他在不同阶段的艺术主张和
期刊
现代信息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市场的成熟、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产品设计的内涵、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指导下,设计活动中用户的参与度变得更为深入。基于ICT技术的支持,数字化微制造情境下的生成式设计为用户参与产品属性的定义提供了可行的途径。然而在设计活动中,用户端与设计端对于产品特征的描述系统严重不统一。本课题致力于研究用户深度参与式设计中的产品特征描述方法。通过现有文献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赵本山喜剧”。它特指赵本山主演的喜剧小品和电视剧。这个来自民间的艺人从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十多年里受到了中国观众空前的热爱。他身上的独特魅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物流的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的无缝结合已经成为现代物流需求的首要目标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虚拟物流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物流服
当在美术馆观看展览和欣赏艺术品的时候,往往直接为艺术作品所打动。我们的心境,情调,意绪都常常在作品中被感受到了,描绘到了;这是些关于情境,经验,感受的作品。正是艺术作品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