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地理习题课的实践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育部2018年1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和沟通合作能力作为培养目标[1]。这一目标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师生、生生之间能够自由、平等的进行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地理习题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占有较大比例,它是高中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上好一节习题课,往往能够有意想不到的结果。首先,帮助学生解决了知识方面的疑惑,同时也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其次,学生能够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增强地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地理习题课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地理习题课的研究成果,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了解目前笔者所任教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对地理习题课的认识、处理习题的方式和地理习题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地理习题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设计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地理习题课。在教学实践中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分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对地理习题课进行了设计。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地理习题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更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本文共分为六章内容。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地理习题课的研究背景、现状和意义,并对本课题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论文的理论依据: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社会互赖理论和学习金字塔理论与本课题的联系。第二章是研究方法与过程,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第三章是调查结果分析,主要对“有关地理习题课现状调查问卷”的学生卷和教师卷进行分析,了解目前地理习题课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改革措施。第四章是教学设计,论述了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地理习题课的教学设计涉及的原则、思路、策略和需要注意问题。第五章是教学实践,本文将合作学习与地理习题课相结合,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本文的教学实践案例采用的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习题。第六章是结论与反思,主要是概括本课题的研究结论及实践反思。
其他文献
绿色消费本身是指一种节能减耗、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消费观念,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不仅要对大学生展开基础知识教育、技能培养,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抉择。相对于地面通信技术、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组网灵活、网络建设速度快等特点,同时具有天生的
药物是用来治病救人的,没有人怀疑这一点、但若说药也能致病,似乎有人会觉得危言耸听。但事实上,药物的确能害人.而且还有可能“害人不浅”——药源性疾病即是其中重要一种。
TD是绿色环保的。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TD系统,我相信会越来越多地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主要原因就是由于TD采用智能天线的方式.可以很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养老的需求愈加迫切,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成为有效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党
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曾经活跃着一支特殊的红军队伍——“少共国际师”,它是以当时各国革命青年组织的联合机构“少年共产国际”之名作为部队番号的,全师将士的平均年龄只有18
人道主义干涉理论起源于西方,其实践活动也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20世纪以来,西方大国为扩张势力范围,越来越多的以人道主义为借口对他国内政进行干涉.在西方国家高
研究目的:蛇山组黏性土是丽江地区所特有的一种土,广泛分布于盆地的边缘,厚度在10 m以上。在大丽铁路及丽香铁路的修建过程中,多次穿越该套地层。由于沉积环境、气候等因素不同,与
目的调查南京及周边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变应原谱及患者既往诊治状况,剖析AR的临床诊疗中的存在的问题。方法对门诊就诊的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予以变应原
作为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模式,生态文明需要在理念与制度层面提供适配的法治保障。以自由资本主义启蒙运动价值传世的个体优位制度供给模式,已无法回应生态文明的秩序期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