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33、TSLP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低氧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作为主要的上皮源性因子,白细胞介素-33(IL-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均能诱导和促进Th2型免疫反应,在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IL-33/ST2L和TSLP/OX40L通路同样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关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尚未证实。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上调和抑制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中的IL-33蛋白水平,观察变应性鼻炎大鼠的鼻粘膜炎症性改变,鼻粘膜上皮及血清中TSLP的表达改变,观察2型免疫反应中的细胞因子(IL-4、IL-5、Tim-1)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OVA全身致敏和局部激发Wistar大鼠,制备变应性大鼠模型。设立(1)N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2)OVA组;(3)IL-33+OVA组;(4)Anti-IL33+OVA组。收集大鼠鼻腔粘膜上皮及外周血清,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方法观察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分泌等变化。免疫组化法(IHC)观察大鼠鼻粘膜上皮中IL-33、ST2、TSLP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液上清中Th2型细胞因子(IL-4、IL-5、Tim-1)和IL-33、TSLP及小鼠卵清蛋白特异性Ig E(OVA-s Ig E)蛋白产生水平。同时应用差速壁贴方法以及限定条件的培养基,培养大鼠鼻粘膜上皮细胞,以供后续实验中应用。结果:1.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粘膜HE染色显示粘膜下血管和腺体增多,粘膜的纤毛结构脱落;同时粘膜层及粘膜下层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OVA变应性鼻炎大鼠和IL-33+OVA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上皮中可见明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粘膜上皮纤毛脱落和倒伏。2.TSLP免疫组化产物位于鼻粘膜上皮的表层和固有层中;IL-33在鼻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ST2同样在鼻粘膜上皮细胞胞质中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IL-33、ST2和TSLP的表达均有升高。2.与空白组对比,血清中OVA特异性Ig E及TSLP、IL-33、IL-4、IL-5、Tim-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显著增加。3.抑制IL-33对ST2和TSLP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1.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及鼻粘膜上皮组织中大量表达TH2型细胞因子,IL-33、ST2和TSLP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2.IL-33、TSLP、ST2在鼠鼻粘膜上皮细胞细胞质中表达,抑制IL-33可下调ST2、TSLP的表达,IL-33/ST2和TSLP可能存在正协同关系。目的:以正常大鼠鼻粘膜上皮细胞和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上皮细胞(Rat nasal epithelial cells,RNEp Cs)为基础,构建正常大鼠RNEp Cs和变应性鼻炎大鼠RNEp Cs常氧和缺氧细胞模型,并运用慢病毒转染方法构建TSLP基因敲减细胞模型,研究IL-33/ST2信号通路与TSLP在鼻粘膜上皮细胞中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低氧环境条件下两者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相互效应。方法:培养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上皮细胞,构建常氧和低氧细胞模型;培养正常大鼠鼻粘膜上皮细胞,构建Anti-IL-33(IL-33抑制模型)和TSLP敲减细胞模型。随机分组:常氧对照组(Normoxia,N)、常氧TSLP敲减组(TSLP knock down)、常氧+Anti-IL-33组、常氧变应性鼻炎组(ARS)、低氧变应性鼻炎组(Hypoxia,H-ARS)。常氧条件:21%O2,5%CO2,74%N2,37℃;低氧条件:5%O2,5%CO2,90%N2,3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细胞;CCK-8染色法检测细胞增值性;荧光TUNEL法检测各组鼻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法检测各组在不同浓度IL-33(0,5,10,20ug/ml)下影响鼻粘膜细胞迁移的效果。ELISA法检测各组鼻粘膜上皮细胞上清液中IL-33分泌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鼻粘膜细胞的IL-33、TSLP、ST2蛋白表达。结果:1.细胞生长情况:原代鼻粘膜上皮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有丰富突起;免疫化学染色AE1/AE3呈阳性;2.细胞增殖活性差异(CCK-8):与常氧对照组(N)比较,ARS组和H-ARS组鼻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增加,H-ARS表现更显著;Anti-IL-33和TSLP-KD干预后鼻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随着IL-33浓度增加(0,5,10,20μg/ml),各组细胞均呈增殖趋势,其中低氧组更显著(p值<0.01)。3.细胞凋亡差异(TUNEL):与常氧对照组比较,Anti-IL-33组和TSLP-KD组细胞凋亡面积率增加;而ARS组和H-ARS组抑制了细胞凋亡,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值<0.01)。4.细胞迁移情况(Transwell小室):与常氧对照组比较,Anti-IL-33组显著抑制了细胞迁移(p值<0.01),而H-ARS组则明显促进了细胞迁移(p值<0.01);在不同浓度梯度的IL-33作用下,TSLP-KD组和H-ARS组细胞迁移有量效关系。5.各组细胞上清液分泌IL-33测定结果(Elisa):与常氧组对照,IL-33在ARS和H-ARS组分泌量增加(p值<0.01);各组在不同时间内IL-33的分泌量随着时间延长均有升高,而无论常氧或低氧TSLP-KD组,IL-33在前18小时的分泌量增加不显著,随后有明显升高;24H的IL-33分泌量与18H相比,有显著差异(p值<0.01)。6.各组细胞内源性IL-33、ST2和TSLP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H-ARS组和ARS组三者蛋白表达量均有增加,Anti-IL-33组和TSLP-KD组三者表达受抑制(p值<0.05,p值<0.01);H-ARS和ARS比较,低氧三者的表达(p值<0.05)。结论:1.IL-33、ST2和TSLP大量存在于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上皮细胞中;2.TSLP和IL-33/ST2信号通路之间存在正协同效应。3.TSLP和IL-33之间的正反馈作用抑制力了鼻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促进了鼻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4.低氧条件下,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上皮细胞的炎症性反应更显著;在治疗中有效改善鼻粘膜上皮细胞的局部缺氧环境,抑制低氧相关性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亦或成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思路。
其他文献
微管切割蛋白(Microtubule-severing proteins,MTSPs)是一组微管结合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切割微管,在细胞分裂、胞质内物质运输、细胞迁移等与微管相关的细胞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MTSPs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因此,我们检测了小鼠体外发育的卵母细胞中已知的七种微管切割蛋白表达量与定位。结果发现,与同家族其他蛋白相比,KL2是唯一在减数分裂
目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multiforme glioblastomas,GBMs)是一种原发于脑组织,最具侵袭性和致命性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开发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分子靶向治疗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手段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表皮样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oid mutation growth factor recep
小胶质细胞是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定居的固有免疫细胞,占脑内胶质细胞总数的10-20%。小胶质细胞参与监测和调节神经元生存的内环境,并在CNS损伤、修复和发育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自身死亡的细胞和外来入侵的病原体等,可以通过与小胶质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使小胶质细胞活化,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合成并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和神经毒性物质,这些因子包
卵母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合成并储存大量蛋白质,叫做“母源蛋白”。母源蛋白中一部分在卵母细胞早期发育中起作用,另一部分则储存于生发泡期的卵母细胞中,在减数分裂恢复之后作用于减数分裂成熟、受精、早期胚胎发育。人们已发现多种母源蛋白的缺陷导致不孕、早期流产等生殖相关疾病,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因此发现卵母细胞中重要的母源蛋白并研究其作用和机制具有重大意义,可能为人类生殖缺陷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我们从已公开
第一部分:鼓室灌注甲强龙挽救性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目的:评估鼓室灌注甲强龙挽救性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科2007年4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常规治疗无效的、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97例。根据一线常规治疗无效后、选择的二线继续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选择鼓室灌注甲强龙作为二线治疗方案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将仍选择继续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所
目的穿孔素蛋白(perforin)是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发挥靶细胞杀伤作用中的重要蛋白,Perforin基因也是原发性HLH发病机制中最主要的突变基因之一。本研究探讨perforin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econdary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sHLH)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细胞毒性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
研究表明,肥胖与肿瘤密切相关,肥胖可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肥胖与肺癌转移也密切相关,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肥胖如何促进肺癌细胞转移的机制认识还非常有限,其相关机制亟待阐明。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脂肪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在体外增强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而这种作用是MMP3部分依赖,MMP9完全依赖的。此外,我们还发现与脂肪前体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相比,脂肪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含有大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干眼(DE)均是临床常见眼病,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造成严重社会疾病负担,它们均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达到更好的DR和DE防治效果,必须充分调查它们的发病危险因素从而探究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然而在患病率最高的中国却鲜有大样本量DR和DE人群研究。近期有研究发现糖尿病(DM)患者DR与DE密切相关。假如DM患者DR与DE两者确实密切相关,那么在临床工作中就需要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因其良好的理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饮用水净化和铝制炊具生产等过程,导致人类暴露于铝环境中。研究已证实铝对人体多个系统具有毒性效应,其中铝引起的神经毒性效应尤为突出。研究表明铝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是铝发挥神经毒性效应的重要途径,然而铝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麦芽酚是一种常见的膳食成分,它在人体胃肠道内能与铝形成可溶性铝复合物,并可促进铝通过血脑
卵细胞是动物体内最大也是最为奇特的细胞之一,可以在体内维持数年之久。其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体积可以逐渐增加,在与精子结合后,迅速恢复细胞的全能性。但哺乳动物卵巢内的卵细胞数目在出生前后就已经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雌性的生育能力和生育年限。原始卵泡在组装前,生殖嵴(germ cell cyst)中的多个卵细胞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以胞质之间胞间桥结构相连接,四周围绕着前体颗粒细胞。当原始卵泡开始形成时,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