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碳复合材料硅酸镱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adiori1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碳(C/C)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模量、抗热震、低热膨胀系数等优异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但是在400°C有氧环境下,C/C复合材料会发生氧化,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抗氧化涂层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抗氧化涂层主要以硅基涂层为主,而一些高温结构件也以硅基陶瓷为主。它们在高温干燥环境下能够形成一层致密的SiO2薄膜,从而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但是在高温水蒸气冲刷条件下,SiO2会跟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结构疏松的Si(OH)4,这种物质很容易剥落,从而使基体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引起材料失效。热障/环障涂层可以阻止或减弱外界恶劣环境对材料的氧化和腐蚀,早先的一些热障/环障涂层体系,如莫来石、YSZ(Y2O3稳定ZrO2)涂层、BSAS涂层,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不能有效解决这类问题。相比之下,稀土硅酸盐,如Yb2Si2O7、Y2Si2O7、Lu2Si2O7等,具有低热膨胀系数、优异的高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耐水蒸气腐蚀性。Yb2Si2O7耐水蒸气腐蚀性最好,因此可用作热障/环障涂层材料。本文采用熔盐法成功制备了单相硅酸镱粉体,通过TG-DSC研究了凝胶与凝胶熔盐混合物的热历史,通过FI-IR和XPS分析了熔盐法制备的硅酸镱的红外光谱和元素价态,比较了溶胶凝胶法和熔盐法制备Yb2Si2O7的热导率。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熔盐种类、热处理温度、反应原料配比对制备硅酸镱的影响,并通过XRD、SEM、TEM对粉体的晶相组成、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用热浸渍法制备了β-Yb2Si2O7涂层,对涂层的晶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结构采用SEM和EDS进行了分析测试,并测试了涂层的抗氧化性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硅酸镱,水热法制备不出单相的硅酸镱,溶胶凝胶法在1200°C下制备出单相β-Yb2Si2O7粉末,颗粒尺寸大约在50-500 nm。采用熔盐法在700°C下热处理3 h就能得到单相β-Yb2Si2O7粉末,颗粒尺寸在50-200 nm。比较溶胶凝胶法和熔盐法制备的β-Yb2Si2O7热导率,熔盐法制备的β-Yb2Si2O7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在1773 K处的热导率为2.16 W/(m·K)-1。通过改变熔盐种类、热处理温度、反应原料摩尔比,探究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不同熔盐种类对制备产物的相组成有很大影响。在900°C下热处理3 h,采用Na Cl-KCl和Na2SO4作为熔盐时,无法制备出单一物相的硅酸镱。以Na2MoO4作为熔盐时,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均可以制备出单相的Yb2Si2O7,但是不同的热处理温度会影响Yb2Si2O7的形貌。800°C下可以制备出直径为50-200 nm,长径比为10-30的晶须状Yb2Si2O7。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晶须状Yb2Si2O7逐渐变为颗粒状Yb2Si2O7。控制反应原料摩尔比可以改变产物的物相组成。采用Na2MoO4为熔盐,控制热处理温度为800°C,热处理时间为3 h,反应原料摩尔比为1:1时可以合成出单一相的晶须状Yb2Si2O7。反应原料摩尔比为1:0.8时可以合成出单一相的颗粒状Yb2Si O5。采用热浸渍法在Si C-C/C试样表面制备了β-Yb2Si2O7涂层,研究了热浸渍温度、硅溶胶浓度对涂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热浸渍温度200°C,硅溶胶与水的体积比1:4。此时制备的涂层厚度约为230μm,涂层表面均匀,裂纹较少,涂层内部结构较为致密。经过抗氧化测试,β-Yb2Si2O7可以有效地对Si C-C/C试样提供保护,涂层试样在1600°C温度下168 h氧化之后失重2.43%。
其他文献
在汽车制造业领域中,制件轻量化、高碰撞性能和安全性保障理念正不断推进,一种可淬火硼钢板热冲压成形新工艺已脱颖而出,该工艺实现了汽车轻量化,突破了超高强钢板传统冷冲压
期刊
为研究有机肥对茶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区系和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信阳市浉河区茶园土壤性状和茶叶品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浉河区浉河港镇不同生态条件茶园,设置不施有机肥
期刊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弛豫型铁电体由于其优异的结构和物理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领域。典型弛豫铁电体在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着温度的变化图谱中,介电常数随着温度的变化峰会随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天然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的排入,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的现象,富营养化的水体往往伴随着藻类的大量繁殖。为了评价及预测富营养化,目前已有
一rn木口,曾经是原平楼板寨乡海拔最高的村庄.二十多年前,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因打发表叔去过这个坐落于高山之巅的小山村.村子房屋从东向西一溜排开,有二三十座院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