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芯片双转塔高效转移工艺的机理建模及参数优化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su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电子产品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对芯片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引领和带动了封装技术朝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这给传统的倒装键合(Flip Chip)封装工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从提升芯片转移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超薄芯片双转塔转移工艺。为保障芯片转移的可靠性,针对该芯片转移工艺中超薄芯片倒置剥离、超薄芯片同步转移和超薄芯片运动贴装三个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其工艺机理及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为超薄芯片双转塔转移工艺的实现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目前芯片封装效率低的问题,基于并联式运动规划原理,本文创新性提出了超薄芯片双转塔转移工艺,建立了超薄芯片双转塔贴装效率数学模型,揭示了贴装系统工艺参数对芯片封装效率的影响,并对贴装动作进行了优化,优化后芯片封装效率可达25k片/时(CPH),解决了传统芯片封装效率低的问题。2、为解决传统芯片翻转工序复杂和耗时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超薄芯片倒置剥离技术。基于断裂力学原理,建立考虑剥离顶针力和弹簧力的蓝膜-胶层-芯片三层膜结构的力学模型,研究了芯片倒置剥离的力学机理,揭示了芯片厚度、弹簧刚度以及顶针力等不同工艺参数对芯片剥离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芯片工艺窗口,获取顶针力与弹簧刚度的最优组合范围,用于指导实际工况下的芯片剥离。3、为满足芯片转移高效率的目标,本文提出了超薄芯片同步转移技术,建立了考虑芯片对中偏差的芯片转移力学模型,分析并揭示了芯片转移的核心工艺参数对芯片转移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此外,为寻找最佳的芯片转移工艺参数,分析了芯片转移的可靠性,获取工艺参数的安全取值范围,为实际芯片的可靠转移提供理论指导。4、为提高芯片贴装效率,本文提出了超薄芯片运动贴装技术,建立了芯片初速度与芯片贴装效率的数学模型,揭示了芯片初速度与贴装效率的关系。此外,为探究芯片运动对芯片贴装定位精度的影响,建立了考虑芯片运动初速度的芯片贴装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芯片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研究了芯片运动贴装的动力学机理,分析了核心工艺参数对芯片定位精度的影响规律,为芯片的实际贴装提供指导。5、搭建超薄芯片倒置剥离和运动贴装实验平台,进行了不同工况参数下的实验研究,验证了超薄芯片倒置剥离及运动贴装理论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此外,对超薄芯片倒置剥离和芯片运动贴装的过程能力系数进行分析计算,论证了超薄芯片双转塔转移工艺的可实现性,为其工艺方案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其他文献
图像分类是计算视觉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发展之初到现在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在大类别分类中前五的正确率已经有90%以上,超过了人类现有的水平。在同一大类别内的子类分类的性能已经到达80%以上,但是还没有达到专业的水平,并且这些模型往往只针对特定的数据集,可能不具有广泛性。现阶段的细粒度图像分类算法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找出目标对象的区域或者目标对象关键部位的区域,第二步将找出的区域用于特征提取作为分类器
在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诸多产业短板,融资困难便是其中之一,以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为主体推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依然受到传统融资方式的掣肘。本文从
当今媒体对于老年人的报道立场褒贬不一,老年群体的媒介形象由此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本研究以社会认知视角下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为主要方法,融合集体身份建构与话语策略理论,分
风险理论是当前精算界和数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经典的风险理论主要通过运用随机过程理论来研究单一险种经营中的余额过程,并研究其破产事件、破产概率、调节系数等问题.然而,
南京城墙是南京城的一张城市名片,为现存最长保存完好的古城墙,纵观全世界,也屈指可数,但名气不足,使人对其了解较少。该研究通过对南京城墙及其城墙文化进行探究分析,并结合
<正>敦煌,仿佛一个强烈的中国文化历史符号。近两年我走进敦煌,却是因为一个庞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在广袤深远的沙漠戈壁,一片片巨大的太阳能光板,如巨大的罗盘,以万象结构
期刊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通过互动产生思维的碰撞
光电离和光解离是分子与激光作用后两种主要的反应途径。通过光电离和光解离研究,可以获得分子离子态和激发态信息,为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实质提供依据。对于分子电离后的离子态
近年来,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一方面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另一方面则形成了房价过高、资产泡沫等市场不良现象。房价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住房问题
鸟类巢寄生是研究物种协同进化的经典案例,宿主鸟类为了降低杜鹃寄生对其繁殖造成的损失而进化出了多样的反寄生策略,杜鹃及其宿主的协同进化作用贯穿于宿主繁殖期的各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