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基质去除污水中氮磷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xibaog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人工湿地常用的基质一般为土壤、河沙、卵石和砾石,这类基质净化效率低,且容易吸附饱和,脱氮除磷能力较低,致使出水氮、磷浓度较高。针对以上问题,本试验选择蛭石、蜂窝煤渣、沸石、石英砂和钙长石5种基质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静态吸附试验,选出对氮、磷吸附效果较好的基质,然后利用选出的基质做动态吸附试验,比较单一基质和组合基质在同一条件下对氮、磷的综合去除效果,最后以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基质比例、进水流量、湿干比三因素对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以寻求优化的因素组合。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几种基质对氮、磷的静态吸附试验本试验研究了蛭石、蜂窝煤渣、沸石、石英砂和钙长石五种基质对七种不同浓度氮、磷溶液的吸附情况,得到各基质吸附氮磷的Langmuir和Freudlich等温公式以及各基质吸附容量随进水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沸石对TN的吸附用Langmuir等温方程描述较好,蛭石、石英砂、钙长石和蜂窝煤渣对TN的吸附用Freudlich等温方程描述较好;五种基质对TP的吸附用Freudlich等温方程描述较好;基质对氮、磷的吸附量随着进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蜂窝煤渣和沸石较易于吸附氮素,蜂窝煤渣和蛭石吸附磷素能力较强。2.基质对氮、磷的动态吸附试验试验设8处理,编号分别1、2、3、4、5、6、7、8,在1、2号桶中装入蜂窝煤渣,3、4号桶中装入蛭石,5、6号桶中装入体积比为1:1的蛭石和蜂窝煤渣的均匀混合物,7、8号桶中装入体积比为1:1的蛭石和蜂窝煤渣组合基质,在湿干比为1:1(连续配水12h),进水流量为3.6L/h条件下运行,比较单一基质和组合基质在同一条件下对氮、磷的综合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TN的去除,蛭石的去除效果最好,为38.12%,其次为蛭石+蜂窝煤渣的组合基质,为29.10%,蜂窝煤渣的去除效果最差,为7.16%;对TP的去除,蜂窝煤渣的去除效果最好,为19.24%,其次为蛭石+蜂窝煤渣的组合基质,为9.60%,蛭石的去除效果最差,为2.31%;综合考虑基质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组合基质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单一基质只对氮或磷的去除效果好,不能两者兼顾。3.人工湿地中不同因素处理氮、磷效果的试验研究以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基质比例、进水流量、湿干比三因素以及进水流量与湿干比的交互作用对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寻求优化组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质(蜂窝煤渣:蛭石)比例为1:2,进水流量为1.2L/h,湿干比为1:5时,对TN、TP的去除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维持重构卵核的正确倍性及其重新程序化的影响外,卵母细胞的处理方法、显微操作技术、不同的胞质受体与不同的供体细胞及其状态对重
<正>中国古代诗歌从时代上说,初有《诗经》《楚辞》,盛有唐诗宋词,后有元曲清诗;从风格上说,唐诗有咏物诗、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诗、闺怨诗等,宋词则有豪放婉约等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SSR分子标记技术具有稳定性好、正确性高、定性精准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品种鉴定及其真实性和纯度验证之中.对厘清我国农产品不同品种种质问的亲缘关系及种质创新具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许多政府部门制定了“十一五(2006-2010年)计划”,不少城市的这个计划中已经越来越多地把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纳入了思考范畴当中。这不
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历届政府面临的严峻问题。国际收支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得自国外的全部收入和对外国的全部支出情况。冷战背景下,美国以经济、军事和
论文以马兰峪核部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岩体的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岩体温压条件、侵位深度以及剥露幅度初步分析,对马兰峪核部中酸性侵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精神,北流市委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大培训新模式,2011年底,推行"农家党校"建设,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新体系,开辟了
块体纳米晶材料的高强度低塑性缺陷已成为限制其工程应用的主要问题。2002年,Y.M.Wang等人在《Nature》上撰文介绍了在液氮温度下通过大变形量轧制+短时退火的方法获得了晶粒
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中,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配置农村社会资源的重要方式。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的稳定。改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