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在Web2.0时代已经超越了信息交换工具这一功能,成为了社会现实的重要载体。互联网和真实世界的关系不断贴近,其应用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实时传播的即时通讯软件、有开放的关系链、创新的RSS以及实名制的SNS,有“跟随”(follow)功能及跨平台互动特性的微博客,已经全方位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实现了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跨时空的即时沟通。在微博上,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出声音,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跟随”对象或者“被跟随”。习惯了浅阅读的网民热衷于这种字数限制为140字的信息传播载体,通过微博传递的信息体现出了口语化和碎片化的特征。“Twitter”是微博信息交流的典型应用方式,其“去中心化”的结构使其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发布和阅读信息,同时,“Twitter”通过大量的第三方网站和客户端软件,使得人们不用登录网站就能阅读信息,从而实现“病毒式传播”型的内容生产。本文通过分析大量的“碎片性话语”现象,认为微博的“信息碎片化”的特点适应了当前人们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需求,迎合了快速膨胀的移动人群的信息需求。互联网大量的“碎片性话语”是微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而微博的应用又增强了“碎片性话语”的规模传播力量。
对微博发展前景的探讨自微博创始一直处于争论状态,而微博在美国总统大选和伊朗德黑兰革命中的突出表现使得“微博时代”成为传媒的焦点。遗憾的是,包括“Twitter”在内的国内外微博网站目前都尚未有明确的盈利模式,这也使得人们怀疑微博是否能够保持持续的发展动力。本文认为,人们在网络中处处透露着真实的自己,微博上大量的“碎片式话语”是具备营销价值的。同时,本文结合新媒体营销探索了微博营销的模式及发展方向,认为微博可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推出广告平台,进行精准广告投放;向企业账户收费,提供企业信息管理服务以及消费者检测服务;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即时搜索服务等。同时指出随着移动人群的扩大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微博发展前景向好。另外,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微博发展现状进行比较指出,要想在中国发展微博,必须要开发用户需求的产品,注重用户培育和创新,防止泛娱乐化,做好内容把关,平衡好政府监管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