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加强自身的软实力。一国软实力最能直观地体现在国家形象中,而跨文化电影里展现的国家形象则是最具影响力的形象宣传之一。为整整两代美国人塑造了中国形象、且于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赛珍珠至今仍发挥着她的影响力。如何评价改编自赛珍珠四部作品的电影《大地》、《龙子》、《中国天空》和《庭院里的女人》,如何读懂作者和改编者的不同用心,如何充分利用赛珍珠这个文化资源从而在国家形象中有所建树是本文的关键所在。通过把好莱坞的四部改编电影放入历史语境中,结合形象学、改编学加以整体分析,本文旨在拓宽赛珍珠研究视角,并试图阐述中国形象问题。电影《大地》在原作的基础上被政治化、浪漫化;与《大地》相比,《龙子》和《中国天空》这两部电影显得默默无闻;而《庭院里的女人》这部电影可称得上是通往好莱坞的东方奇迹。然而无论如何看待赛氏四部小说的影视改编,我们都需要克服二元论思维带来的危害,即那种认为银屏上呈现的故事不是完美的乌托邦就是糟糕至极的敌托邦的观点。如果我们想要搞清楚这四部作品的意义,那么我们需要一个三角形的思维:牢记小说和电影的种种不同之处,牢记过去的和现在的评论,牢记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经验。因此本文最后指出,赛氏对中国人的大量现实主义描写改变了好莱坞以往矫揉造作的中国人形象,但是这种接近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赛氏本身写作水平的某些缺陷和中国观众的民族情绪,使得影评在是否辱华问题上纠缠不清。此外,每部电影的制作策略与美国公众对华态度相一致,影片中的中国形象仍有以往刻板形象的影子,电影产业机制也使改编作品不得不做出必要调整以适应当时的语境。赛氏改编电影告诉我们,通过积极的跨文化交流、中方在中美合拍片中的更多反思以及未来对赛珍珠文化资源的不断挖掘,不仅是对赛珍珠的美好纪念,也会对中国构建国家形象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