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异原因探究——以中英网络语言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是历史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自19世纪以来,关于语言变异与变化的原因,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分别从语音、构词法、句法、地理、气候、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面进行过研究。网络语言作为语言变异的一个种类,具有数量庞大、形式丰富、创造性强、无地域性、形成和消失时间短等特点,是研究语言变异的最佳素材。1990年,互联网开始在欧美国家普及,2001年在中国普及,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网络语言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除了继承19世纪语言学家的普遍观点外,所得结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外部因素: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第二类为心理因素:省时省事、追新求异、避俗求雅、模仿、男女性别差异。语言的形成和变化是一个社会现象,网络语言变异在每个国家的大部分语言中都有出现,鉴于各种语言的构成方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前人的理论很难证明所有网络语言变异的根本原因。部分研究结果虽然涉及心理因素,但不够系统、完善。  文章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使用中英网络语言为语料对网络语言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始于1908年,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谨的科学体系。首先,对汉语网络语言和英语网络语言进行详细分类阐述,对比其异同;其次,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最后,从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研究内容:个人过程、交际过程和团体过程的理论概念出发,结合网络语言案例和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网络语言被创造、被使用、被放弃和被替换的社会心理过程。  文章对中英网络语言做了较完整的分类,较系统的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阐述了网络语言形成的原因,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完善,证明了社会心理是网络语言的形成的重要原因。另外,它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过程,引导人们正确使用网络语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采用桶栽方式,研究不同pH(5.0、7.0、8.5)营养液对甘蔗组合RB85–5156×云瑞05–407、云瑞06–3501×Tolodo、粤糖94–128×赣蔗75–65、ROC6×云瑞05–733、VMC87–95×云瑞
期刊
本文介绍了数控双动挤压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说明了该控制系统所实现的各项功能 ,讨论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 ,并着重讨论了将带自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器用于同步控制的
托尼·莫里森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非裔女性作家之一,同时也是美国文坛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唯一黑人女性。在作品中,莫里森坚持自己的非裔美国人身份,并以这一身份及视角细腻地
以SKYP— 4 1 2 2 5型数控回转头压力机机身为分析对象 ,通过大型结构分析软件MARC ,采用Lanczos法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 ,求出了该压力机的前 1 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 ,并根据分
期刊
谭恩美是当代备受瞩目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具有浓厚自传风格的《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与母亲的经历为素材。目前国内外对华裔美国文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