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005年从黄檗枝条中分离得到的产小檗碱的内生真菌S6为出发菌株,先经过HPLC检测,证实该菌株仍具有产小檗碱能力,再采用多种方式对其诱变,期望获得高产突变株。本实验先采用单因素诱变,包括紫外线诱变、He-Ne激光诱变和NaNO2诱变。经过统计确定的最佳诱变条件分别为:紫外线处理150s,激光处理25min,亚硝酸钠处理30min。复合诱变包括亚硝酸钠-紫外线诱变、亚硝酸钠-激光诱变、紫外线-激光诱变、紫外线-LiCl诱变和激光-LiCl诱变。通过采用各种诱变方法多次诱变并筛选,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种诱变方法均可以获得正突变菌株,其中激光-LiCl复合诱变对于S6菌种具有最高的诱变效率,经过该方法诱变处理过的菌株存活率相对较大,而且突变率高,尤其是正变率高。再将通过各种诱变方法获得的高产菌株同批培养比较,筛选出最高产菌株是经过亚硝酸钠紫外线复合诱变的S-NU-3-2的突变株。经过HPLC色谱检测,测得该菌株产小檗碱能力达到1.228mg/L,比出发菌株的0.455mg/L提高了170%,菌丝干重达到5.72g/L,较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81.7%。遗传稳定性实验表明,该优良性状能够稳定遗传。为了进一步提高目的产物产量,对筛选出的高产菌株S-NU-3-2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生长速率和小檗碱产量为指标,筛选出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固体培养是PDA,液体培养基是豆芽汁培养基,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适培养温度为26℃。为了达到最佳配比,对碳源浓度、氮源浓度、pH三个因素的四个水平进行了正交实验,其中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力为pH值最强,碳源浓度次之,最弱为氮源浓度;而对小檗碱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碳源浓度,其次是pH值,最弱为氮源浓度。正交实验的结果显示菌体生长速率与小檗碱产量最高的培养基配比完全相同,最佳培养条件为豆芽汁培养基含蔗糖3%,酵母膏0.2%,pH 7.0,温度26℃。用上述培养培养条件与出发培养基相比较,小檗碱的产量提高了47.2%,达到了1.812mg/L,菌体生物量提高了24%,达到7.15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