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在其建造和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交通模式尚以步行和马车等慢行交通为主。而交通模式对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塑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历史文化街区多是以适宜步行的地块尺度和空间形态为主。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是形成于原天津近代英租界的高档住宅区,素有“万国建筑博览苑”之称。在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被列为历史文化街区。但随着机动化交通的快速发展,位于天津市中心的五大道的机动交通保有量和通过量都大大增加。日益拥挤的机动交通量不仅对历史街区中的单体建筑和街区格局的保护和发展不利,更破坏了街区原有的宜人空间环境。步行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和社会平等,也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注重影响历史街区形成的交通方式,优化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恢复其原有的步行行为,无疑对历史街区保护和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历史文化街区步行环境的相关概念做了阐述,并对国内外有关历史街区和步行环境的已有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尤其关注了国外近年来在步行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迈克尔·索斯沃斯教授提出的成功步行网络设计标准和另一些美国研究者提出的步行指数的概念。接下来从历史文化街区步行环境的构成要素、社会功能、步行者行为特点、优化原则等方面做了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对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步行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地调研,结合调研数据并借鉴迈克尔·索斯沃斯教授的步行网络设计标准,在路网连通性、交通联系模式、土地利用模式、路径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对现状加以评价,并对五大道地区进行了步行指数的测算,进而分析了影响现状步行环境的因素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基于对现状中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恢复和鼓励五大道历史街区步行行为的目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