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彩色诗歌的复归——试论媒介视角下的诗歌传播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GSX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的存在与发展跟传播媒介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诗歌的存在离不开以媒介为物质载体;另一方面,媒介自身的特性必然对诗歌传播形成影响和制约;随着媒介的变迁和发展,诗歌也随之变迁和发展,并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本文从传播媒介史的角度考察了诗歌传播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对正在兴起的电视诗歌传播现象进行了研究。即,以人类传播媒介史为背景,在对诗歌媒介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围绕媒介特性与诗歌传播若干重要因素的基本关系进行阐释,以期廓清人类诗歌传播发展史上的若干重要环节、主要原因和基本轮廓,为考察人类诗歌发展史提供一些崭新的思路。 以人类媒介产生和发展史为标准,本文把迄今为止的诗歌传播活动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口头诗歌传播、文本诗歌传播和电子诗歌传播(注:主要介绍了这一时期的电视诗歌)。本文分别阐述这三个时期媒介产生、发展的大致状况;分析媒介与诗歌传播之间的关系;探究媒介变迁给诗歌传播带来的影响;阐明媒介对诗歌造成的制约以及诗歌如何适应媒介的变迁。其中,以电视诗歌传播为三个时期中探讨的重点。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在绪论部分,简要概述了研究背景,回顾了相关研究的学术成果,阐述了本论题的形成、研究创新及研究方法。在第二部分,简要回顾了口传媒介和口头诗歌的产生,并从口传媒介的三个特性出发探讨它们与诗歌传播之间的关系;在第三部分,首先介绍了文本媒介和文本诗歌的产生,然后围绕三个特性给诗歌传播带来的影响和制约进行阐释;在第四部分,首先介绍电视和电视诗歌的产生,接着从电视媒介的三个特性出发对电视媒介与电视诗歌之间的辩证关系做了分析,然后对电视诗歌做出评价,并展望电视媒介技术带动之下的电视诗歌未来。最后,在总结部分,提纲契领,概括全文主要观点,归纳诗歌传播的若干发展规律。
其他文献
建国后,我国的党委机关报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格局。其中,地市党报是报纸数量最多的一级,是党报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
为研究三自由度直升机实验教学模型的运动特性,建立了小型三自由度直升机系统的数学模型,将直升机模型的运动分为俯仰轴、横侧轴、旋转轴三个部分,并分别建立动力学方程;针对
综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闻评论为时代而著、而评、而歌,这是新闻评论应具有的使命,也是我国新闻媒体长此以来注重发挥的一个优势。 我国报纸历来具有政论
财经媒体的兴起是近年来中国媒介市场的重大变化。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也在2005年初开通了集中播发财经报道的财经专线。笔者参与了“财经专线”开播和供稿。不过,眼下对“
学位
期刊
DBF砂浆强塑代白粉(以下简称DBF)是建筑行业中一种无毒、无害、性能稳定可靠的环保型砂浆外加剂。DBF可广泛应用于配制M2.5、M5、M7.5、M10砌筑用混合砂浆和水泥砂浆,还可用
期刊
中国电视的产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其中充满了尝试与探索,不可一蹴而就。专业频道在我国的诞生,也是电视产业化转型大背景下的产物。这一转型尽管在业界和学界业已达成共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