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乳腺癌已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但其死亡率仅排第五,这主要归功于乳腺癌筛查率的提高和辅助治疗的进步。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后10年和20年内死于乳腺癌的风险分别比未加入筛查治疗者降低了60%和47%。因此,提高早期乳腺癌(Early Breast Cancer,EBC)的诊治疗效以及改善其预后,一直是临床研究工作的焦点。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是指在根治性外科治疗之前使用的乳腺癌全身性治疗,在术前应用常常是为了降低肿瘤分期,以便缩小乳腺和/或腋部的手术范围。其也利于早期评估全身性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复发风险较高的三阴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更早启用全身性治疗可改善总生存率和远期预后。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NAT后的EBC患者的病史资料,将每一种分子亚型的EBC临床资料进行单独分析,探讨EBC患者NAT疗效和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随着2019年帕妥珠在国内上市并投入临床使用,近几年已有部分HER-2阳性的EBC患者选择采用帕妥珠联合曲妥珠的NAT方式,目前国内鲜有报道真实诊疗环境下HER-2阳性乳腺癌使用新辅助化疗联合双靶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本文回顾性分析了HER-2阳性EBC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为EBC新辅助治疗提供真实的临床数据,以期更精准地指导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421例接受NAT及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密切的随访,记录出院后治疗、出院后的身体状况等信息。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V.1.1(recist1.1)测量乳腺原发病灶,评估治疗疗效。采用Miller-Payne(MP)分级系统评价NAT后原发灶病理反应。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所有纳入患者中HER-2阳性患者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法是否含靶向治疗药物分组,系统评价患者NAT后的临床和病理疗效。用SPSS 26.0软件对EBC每种分子亚型的疗效影响因素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函数估计,并用Log-rank检验对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进行显著性检验,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总纳入421例病例,Luminal A型103(24.4%)例,Luminal B型141(33.5%)例,HER-2过表达型86(20.4%)例,三阴型91(21.6%)例。各组在绝经情况、年龄、原发肿瘤的T分期、N分期、穿刺标本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手术方式、化疗周期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TNM分期上,Luminal B型患者II期比例22.5%,远高于其他组II期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NAT后,达到p CR的有196(46.5%)例,临床缓解的有328(77.9%)例。TNM分期较高(III期)、M&P分级较低(G<2)、术后淋巴结阳性、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的患者DFS明显较差(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分子分型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三阴型患者最容易复发,其次是HER-2过表达型,Luminal型患者3年复发风险最低。OS较差的患者则具有更大的原发肿瘤(T≥3)、更低的M&P分级(G<2)、激素受体表达阴性、术后淋巴结阳性及HER-2过表达(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P分级、分子分型、TNM分期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三阴型BC的预后最差,Luminal A型预后最好,B型其次;术前TNM分期较高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HR,1.715;95%CI,1.363-2.163,P<0.05)。HER-2表达阳性的EBC人数共152例,其中化疗组76例,单靶组55例,双靶组21例,占总数的50%,36.2%,13.8%。双靶组达p CR的患者占71.4%,化疗组临床缓解率最低,达64.5%。治疗方案、HR阳性和高临床分期(III期)均为HER-2表达阳性患者NAT疗效的影响因素,而治疗方案和临床分期是NAT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生存分析表明,HR状态、不同临床分级、达到p CR与否是DFS的影响因素,而HR状态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结论:HER-2过表达型的EBC患者接受NAT治疗的疗效最好,Luminal A型的EBC患者对NAT治疗的敏感性最差。TNM分期和分子分型可作为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指标,TNM分期与预后呈负相关,三阴型EBC患者的预后较差。使用曲妥珠联合帕妥珠治疗HER-2阳性EBC治疗效果最好。HR状态可作为HER-2阳性型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