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将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作为翻译的标准,并从中英思维模式差异转换这个角度来讨论如何实现动态对等。需要注意的是,思维模式转换只是达到动态对等翻译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没有讨论其他方式。
第一章讨论了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包括其历史发展,作为翻译标准的优点以及其理论基础。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之所以可以作为翻译的标准是因为其科学性和信息论的理论基础。从起初的等效原则,到后来的功能对等,该理论已经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通过本章的论述,可以看出其作为翻译标准的科学性。
第二章探讨了语言、思维与翻译的相互关系。首先阐述了语言和思维的辩证关系。语言影响思维,思维决定语言,因此思维模式决定了语言的表达方式。翻译,既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思维的活动。因此翻译与思维关系密切。思维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而思维的个性又是翻译的障碍。因此,翻译人员必须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代表的思维模式并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转换,以求达到动态对等翻译的目标。
第三章介绍了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首先分析了什么是思维模式,接着回顾了以往中西方思维模式研究情况。根据以前研究成果以及对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分类,本论文采用了四组代表性的中西方思维模式,即:直觉思维一抽象思维,整体型思维一分析型思维,主体性思维一客体性思维,螺旋思维一线性思维。最后,简单介绍了形成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生产模式,宗教信仰以及哲学思想。
第四章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介绍了思维模式对翻译的影响,接下来指出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思维模式转换,最后对中西方思维模式进行详细对比,通过大量例证说明思维模式对语言形式的影响以及思维模式的不同给翻译带来的问题,针对由不同思维模式引发的各个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看出转换思维模式是解决翻译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能够使译文更自然,更地道,达到动态对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