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重,研究海洋微型生物在全球尺度上对碳循环乃至气候调节的作用,变得愈发的重要而迫切。海洋异养细菌是海洋微型生物群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海洋玫瑰杆菌类群是海洋异养细菌的主要优势类群,是我们研究海洋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模式生物。海洋异养细菌可以吸收利用营养盐与溶解有机碳,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生物量—一颗粒有机碳,该过程称为细菌生产力。细菌生长率与细菌生产力息息相关,可指征不同细菌类群的生存策略以及其对海洋固碳、储碳的相对贡献。因此,研究细菌生长率,对进一步认识海洋微食物环和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等微型生物介导的碳循环过程至关重要。由于现有的几种估算自然海区细菌生长率的方法所得到的细菌群落平均生长率差异很大,而且无法准确测定群落内单个种群的平均生长率。因此,计算异养细菌生长率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通过探讨玫瑰杆菌类群生长率与其16SrRNA:rDNA之间的关系,为估算海洋异养细菌生长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1)本研究从自然海区水体样品中分离得到六株玫瑰杆菌,研究其在纯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率和16SrRNA:rDNA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六株玫瑰杆菌生长率与其16S rRNA:rDNA之间的关系虽然在个体水平上存在差异,但在总体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根据纯培养实验得到的海洋玫瑰杆菌类群的生长率与其16S rRNA:rDNA的关系式,估算九龙江表层沉积物、长江口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南海北部表层和次表层水体以及西太平洋表层水体中玫瑰杆菌类群的平均生长率。研究得到南海北部水体的玫瑰杆菌类群生长率为0.43 ±0.57 d-1,大大高于西太低纬海区(0.02±0.03 d-1);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的玫瑰杆菌类群生长率为0.29±0.41 d-1,略高于九龙江表层沉积物(0.23±0.26 d-1)。此外,对比各研究区域内玫瑰杆菌类群与总细菌群落的16SrRNA:rDNA后发现,在本研究的大部分区域(即九龙江表层沉积物、南海北部及西太低纬海区水体)中,玫瑰杆菌类群的16S rRNA:rDNA小于总细菌群落。这表明在某些自然生境中玫瑰杆菌类群生长率小于细菌群落平均生长率;(3)菌株 JL30074T分离自东北印度洋(4°30.041’S,95°31.946’E)1500 m深的海水,通过对其表型、生理生化特征以及系统发育特征进行相关研究,其结果表明:JL30074T(=JCM31906-T=CGMCC1.16124T)为Rhodospiillceae 科的新属,并将其命名为Secretiobacterium indicum gen.nov.,sp.n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