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xxc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批评”作为对西方文学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理论之一,自其上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一度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创作、文学教学等领域。新批评于中国近百年的传播,在中外理论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40年代及新时期的两次影响的高潮。虽然在新兴理论的冲击下新批评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其传播所造成的影响一直存在,尤其是新批评的“细读法”,已经成为文本分析过程中重要的理论工具。本文从理论“传播”的角度入手,在力求全面系统地梳理新批评在中国的传播背景、途径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对传播效果的分析上,并最终对新批评在当代主流文论话语中的积极影响意义作以展望,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新批评理论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进行了分析。这是新批评得以在中国传播的先决条件,也是回答了“为什么传播?”这一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新批评从西方世界传入中国,不仅是其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文本批评发展的历史需要,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它的传播也因与中国传统批评的异质而受到了制约。第二章对新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作了较系统的梳理。这是新批评在中国传播所呈现的具体状态,也是对“如何传播?”疑问的回答。新批评理论与其它西方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不同,它的传入与国外理论家的直接来华留学密不可分,同时在国内学者的译介、研究下,新批评借助高等学府、报刊杂志等媒介得以在中国传播。第三章对新批评在中国的传播效果及当代意义作了分析和展望。这是新批评传播的最终目的,也是对“传播的怎么样?”的具体回答。新批评在中国近百年的传播,促进了国内语言意识的觉醒、加快了中国新诗理论及创作的现代步伐、弥补了中国高校教学科学性缺乏的不足,即分别从文学思维、文学创作、文学教学三个方面影响着中国的文学界;对传播效果的考察,最终是为了使新批评中的积极因素在中国当代理论话语中得以继续言说,因此,文章的最后将新批评置于后现代主义及文化研究的当代理论视域中考察,以说明新批评并非“过时”的理论,它对中国当代理论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认为数量问题是 2 0世纪中国人口问题的关键 ,其标志是决定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生育率和死亡率都在 2 0世纪经历了以人口转变为重要概括的历史性转折。虽然人口数量问题并
为研究玻璃幕墙中铝合金立柱螺钉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通过一套自主设计的加载装置进行了20个连接件的单钉抗拉连接静力试验,分析了立柱和螺钉的3种典型破坏模式以及螺钉种类
基层治理创新最重要的是实践,而不是不断推出来的所谓模式。许许多多的模式,只是现行制度的实践,而不能成为推动现行制度有所创新的能够制度化、可以被模仿、并被认可的模式
研究背景:盐酸阿霉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蒽环类抗瘤药物,它具有较广的抗肿瘤谱。但是,长期使用阿霉素可引起严重的心肌细胞损伤最终导致心肌细胞的死亡,临床上表现为不可逆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最早存在于诗歌之中,后逐步运用于其他领域。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通过画面、音乐、剪辑等营造意境。电影《白蛇:缘起》
中文信息处理中名词与名词的组合规则和组合义的求解可分析为:两个名词之间潜在着关系“R”,这个“R”应依据概念的特征求出。特征分“定义特征”和“情境区分特征”两种,前者反
介绍了姜黄色素的传统工业化生产工艺,常用溶剂的姜黄色素溶解特性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超声和微波辅助浸取等物理场强化技术浸取姜黄色素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缺陷在于忽略了对
本文以语言的“幂姆”现象为例,对语言复制与模仿之谜做一些认知机理的研究。作为语言的幂姆,只要是被复制模仿,必定涉及两种表达形式:被复制(模仿)前的表达形式和作为复制(模仿)结果
自皮尔斯系统介绍象似性以来,认知语言学家通过对语言现象的探索,发现语言中存在大量的象似性现象,形式与意义的象似,语言结构与思维的象似等,从而对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多组份共混型降解薄膜(特别是添加光/生物降解剂型)由于加工成本相对较低,工艺技术比较成熟,是目前开发较为广泛的一类降解薄膜。在纺织,服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所以本研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