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绿山墙的安妮》两个中译本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j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以《绿山墙的安妮》两个中译本为例,探讨功能主义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随着近年来经济和跨文化交流的发展和进步,出版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介绍到中国,成为中国儿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的一部分。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市场上很多中译本并不适合儿童这个目标读者群。因此,运用合适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儿童翻译实践显得尤其重要。有恰当的翻译理论作支撑,这样的翻译实践才能更好地服务目标读者群。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由于其读者的特殊性,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鉴于儿童文学翻译对儿童的认知和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儿童又担负着整个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学翻译理应受到学术界的更多关注。功能主义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理论相比,功能主义超越了语言层面,把翻译看作一种具体的有目的行为。此外,功能主义摆脱了主导传统翻译理论的对等概念的束缚,将读者放到了核心位置。这些理念对于儿童文学翻译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本文以马爱农的译本和邓少勉、马新林合译版为例,从功能主义主要的四种翻译手法出发,对《绿山墙的安妮》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两个译本在可读性,儿童读者接受度,文化差异的处理,修辞翻译,审美特征和童趣这几个方面的异同,作者探讨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如何指导儿童文学翻译,使其更好地服务读者,实现交流的目的。作者希望本文中的研究成果能够对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及整个文学翻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焦虑是变态情绪之一,是一个人对任何被认为对自己自尊心具有潜在威胁的情景产生的一种恐惧反应倾向。它通常表现为,当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在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时所产生的消
噪声对遥感图像的后续处理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有效消除遥感图像中的噪声,提出一种基于边缘检测的遥感图像去噪方法。首先对含噪的原始遥感图像进行NSCT分解,得到不同尺度和方
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于1931年3月在纽约出版后,当年就销售了180万册,第二年荣获普利策奖。1938年,赛珍珠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登上文学生涯的顶峰。该成就很大一部分归功
笔者在实验室对加糊化淀粉的渣油乳状液和纯渣油乳状液的抑尘性能进行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混合抑尘剂的抗蒸发性明显优于纯渣油乳状液 ,将其喷洒于扬尘路面 ,能有效抑制
弗洛伊德认为恋母综合征是每一个孩子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只有顺利的通过这一阶段,孩子才能长大为成人。本文首先介绍了海明威的家庭环境及弗洛伊德的恋母综合征理论,为下面系统
期刊
论述了地下矿用柴油驱动汽车和架线式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结构特点、技术性能、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分析了我国地下汽车的研制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The development, s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