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处于湿地环境下的真菌,由于其独特的代谢途径可能会产生结构类型新颖和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本课题组存有丰富的真菌资源,前期对来源于湿地生境的真菌进行化学筛选,发现一株黄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 AHK07-3具有较好的化学多样性。因此本论文对这株菌的发酵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以期从中发现结构新颖的单体化合物。 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如ODS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并应用多种波谱学手段如NMR、UV、IR、MS、CD和X-ray单晶衍射等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该菌株的大米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9个二苯并氧杂卓酮类化合物、4个sequoiatones类化合物、1个蒽醌类化合物、1个(口山)酮类化合物和1个含氮化合物。在分离所得的二苯并氧杂卓酮类化合物中有8个为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a和1b、2a和2b、3a和3b是三对对映异构体,它们的绝对构型通过计算CD方法进行了确定,并依据分离所得二苯并氧杂卓酮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和(口山)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对它们的生源关系进行了推测;对于分离所得的sequoiatones类化合物,分别通过质谱和NMR确定这4个化合物的平面结构都与sequoiatone B相同,并首次通过计算CD方法确定了sequoiatones类化合物C-8位的绝对构型。 本论文所鉴定的16个单体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蓝状属真菌中分离得到,丰富了蓝状属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此外,通过分析sequoiatones类化合物的NMR、旋光和ECD等数据后发现化合物7a和7b(以及8a和8b)为一对对映异构体,化合物7a和8a(以及7b和8b)为一对C-12位的差向异构体,表明sequoiatones类化合物在一些菌株内有可能以光学混合物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