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麦的农业气象自动监测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g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气象观测是对农作物长势生物指标和农田生态环境要素的自动监测,有助于快速了解与分析农作物生长状况和发展趋势,为高效田间管理和卫星遥感地面精确验证提供及时、便利和准确的作物长势及其生长环境信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满足当前国内外对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的客观需要,本文以现代农业气象观测中地面农作物群体长势的在线、无损、定量自动监测为对象开展了以下的研究。  自动观测系统是在线无损定量监测的基础,由于目前尚无适宜成熟的系统,为此,借助机器视觉、多传感融合和无线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CD数码相机和农田气象物理传感器的作物—大气—土壤地面综合观测系统构架,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针对目前作物生长环境要素监测中数字传感器梯度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问题,本文以小麦和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部署农田间不同种类和观测梯度的环境传感器,分析试验数据中主要农田气象要素的梯度变化特征,给出并验证了针对不同类型作物的田间环境要素监测标准,在此基础上优化采集观测系统,使得田间环境更接近作物生长客观实际情况。  作物叶面积指数的监测是作物长势自动监测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图像的夏玉米群体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的监测方法。其中,包括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照自适应作物分割算法LAB-G,并建立了基于冠层孔隙率与农学参数间的光学指数模型。利用3个试验区数据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了作物分割算法和模型的准确度与精度,较目前先进的分割算法性能更加优越。  为确保获取高质量和有效的农业气象自动观测数据,需对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由于目前鲜有报道,因此本文率先开展了农业气象自动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算法研究。通过对现代农业气象新型仪器观测原理、观测数据固有变化特征以及异常数据的误差来源分析,结合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探索并建立了适用于土壤水分和作物图像等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对比观测试验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  最后,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利用作物—大气—土壤地面综合观测系统以及上述算法和模型开展了玉米作物群体长势的地面和遥感定量协同观测,以及多源数据定量监测农作物群体长势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与探讨。同时,构造了一种表征地面农作物群体长势的潜在指标,证实了利用自动观测资料为卫星遥感数据校正参考的可能性,以及通过低成本的机器视觉技术监测作物生长变化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要研究的问题是:首先,从双涡旋相互作用的动力学途径去研究双涡合并,以及特别是涡合并的临界距离判据问题;其次,从双涡自组织的动力学途径来研究涡旋自组织组织问题,就
汉源县业余通讯员、退休乡邮递员廖洪元,敢于用他的笔说真话,反映群众的呼声成为当地群众称赞的新闻人物! 近年来,廖洪元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了500多篇作品,其中一些作品获得市
交纳党费,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更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目前党员交纳党
本文利用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主要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的影响,重点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爆发、季节演变的三次循环过程和气候季
边界层参数化过程是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次网格尺度参数化过程之一,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中尺度模式、大气环流模式、中长期天气预报模式及模拟气候变化的数值
做好在青年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是党的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基层党组织要从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重视
  本文研究了百余年来影响福建热带气旋频数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海气背景场特征,并选择时间序列建模方案—均生函数模型和新兴的探索性数据分析法—投影寻踪方法对影响
本文从简单海气相互作用方程组出发,考虑深海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求出海气相互作用方程组的解析解,解析解表明,海气相互作用可以产生不稳定海气耦合波.分析了不稳定海气耦
本文采用NCEP全球谱模式和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6版)两次降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客观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
  黄河流域水资源状况日趋恶化,下游频繁发生断流,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威胁。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危机的科学依据在于对流域水循环过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