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儒学思想研究——德与利统一的哲学试探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德与利统一的观点为中心来展开叶适的儒学思想研究。首先探析叶适的德与利统一的哲学蕴涵即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天行健即乾道大化、大用流行,生生不息。人们靠学与思体悟之,效法之,致道成德,继道承善,即君子自强不息(劳作),表现为仁德之生命力即仁。同时,利与命与仁(劳作创造价值即利),人们遵循义即中道而行(实践)之,在其中,礼协调人们的欲求,从而达到道德和功利的真正统一和双丰收,并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围绕上述思想具体地考察了叶适的乾道的哲学蕴涵,叶适的人性思想,包括人性与道的合一性,人性的自然性和生成性。分析了德与利各自的深刻含义。成德之功在于学与思,德利之间在于行动。考察了社会的不利状况,叶适本人立义行善与务实求事功,表现为为国为民的公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德与利统一的思想表现为仁德之爱与呵护其生:顺民;天下之势在己:利民利国。德与利统一的方案是行实德,修实政,表现为为民谋福利、富民富国。德与利的统一同样在叶适的经济思想中彰显,表现为批判重本抑末,主张扶持商贾;重视富民,反对抑兼并,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其中体现为公平、公正和效率、利益较大化的思想。进一步探讨了德与利统一的内部机制,分析了人之在的特性,表现为人之在的需要性、人之在的精神性、人之在的实践性以及它们的辩证统一,决定了德与利的统一性。理欲的辩证统一和义利的辩证统一,是德与利统一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它们是一体的、过程性的,其辩证性表现为“义,利之和”与“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 叶适儒学思想大体上包括三个环节和步骤。首先是对形上之道的探索和追寻,即对乾道或天道的把握,是叶适儒学的重要任务和逻辑前提,但不是他的最终目的。就叶适的儒学来说,认识道只是其思考宇宙和人生的第一步。如何进一步把外在之道转化为内在之性,即“化理论为德性”(借冯契先生语),从而使人掌握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实现外部世界之理(道)与人的内在之性(德)的统一,是他的第二个基本步骤。只是走到这一步还没有完成,只有到了治国安邦、经世济民的社会实践这一层次和境界,才是他的最高要求。因此他的第三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如何把内在于人的德性对象化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去(道德与功利的统一)。叶适肯定人的修德和重事功、求实治是一体的,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种价值观,并非只求片面、一时一地的功利,而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提出儒家应该关怀的目标所在,是修身与经世济国的统一。在这种终极关怀下,所谓事功、功利和实德、实治,是知识分子(君子)的责任与担当,而非小人所认为的只求结果的功利主义的想法。他通过建构自己的德与利统一儒学思想,除去肤浅的“功利”目的,代之以知识分子(君子)的责任和贡献,用来论述所谓事功学派的终极关怀。此时的事功实治、经世济国是大德的表现,更是大道呈现。
其他文献
知情同意原则的根本宗旨是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它是不伤害原则和尊重原则的具体体现。它最初应用于规范涉及人体试验的医学研究,后拓展到临床治疗方面,近年来又延伸到基因技
期刊
杨志强 ,男 ,汉族。生于 1958年 1月 ,四川省武胜县人。1982年 1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兽医系本科 ,同年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
改革和创新是中国21世纪道德教育的必然趋势和选择,也是一场道德教育观念和体系上的深刻变革。在新的时期,一方面,我们要清楚地看到社会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重新看待我国几
美国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罗尔斯是20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他的《万民法》是继《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之后撰写的又一力作。此书表达了他对正义问题思考
1 制种基地的选择玉米杂交制种要求选择的制种田集中连片,便于管理,土层肥沃,灌溉方便,无遮阳,有300m以上的隔离距离的地块。2 整地,施肥酒泉玉米为春播制种,冬前完成深耕整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起作用──一是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二是降低心肌耗氧量。自从1846年发明硝酸甘油,1879年始用于治疗心绞痛至今已有百余年。医药
设计思维作为设计活动的重要环节,在现代设计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我国由于历史因素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现代设计思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状态,目前我国对国外设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标委于2008 年4月14日和2008年6月28 日对禾谷类、纤维类、油料类等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进行了修订和重新发布,并于2008年9月1日和2008年12月1日实施。新的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