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估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预测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ang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常规超声表现目的 采用常规超声对颈动脉斑块进行检查,研究分析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常规超声表现。方法 观察276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常规超声特征,包括斑块的位置(颈内、颈外、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长度、厚度、表面情况(光滑、不规则、溃疡)、内部回声(低、等、高、混合回声)和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轻、中、重度)等。根据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与无脑卒中组,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两组颈动脉斑块常规超声特征的差异。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与无脑卒中组的颈动脉斑块的回声、斑块的表面情况、斑块的长度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表面溃疡型斑块、颈动脉重度狭窄、低回声斑块,三者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风险指标。而两组间颈动脉斑块的位置、厚度、单/多发及基本临床资料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二部分 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估目的 对二维超声所筛选出适宜的颈动脉斑块进行CEUS检查,研究总结颈动脉易损斑块的CEUS特征。方法 观察230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CEUS特征,包括斑块内血流灌注方向(由内向外、由外向内)、主要增强部位(肩部、基底部、核心部),并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CEUS进行半定量视觉分级。根据CT或MRI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与无脑卒中组,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两组颈动脉斑块CEUS特征的差异。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与无脑卒中组的颈动脉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CEUS分级、斑块的主要增强部位等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CEUS分级多为2-3级,斑块的主要增强部位多为肩部或核心部。而两组间颈动脉斑块内造影剂的灌注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缺血性脑卒中组中,斑块内造影剂灌注方向为“由内向外”的占比高于无脑卒中组。第三部分 颈动脉斑块的CEUS分级联合脑白质病变的Fazekas分级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预测目的 探究颈动脉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CEUS分级联合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的Fazekas分级预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170例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斑块CEUS及脑部MRI,根据MRI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与无脑卒中组。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及ROC曲线评估颈动脉斑块CEUS分级联合WML的Fazekas分级对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预测。结果 颈动脉斑块的CEUS分级、WML的Fazekas分级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呈线性正相关(r=0.65、0.5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颈动脉斑块的CEUS分级、WML的Fazekas分级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P<0.01)。以CEUS分级≥2级为预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界值时,灵敏度、特异度为82%、75%;以Fazekas分级≥Ⅱ级为预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界值时,灵敏度、特异度为63%、81%;以颈动脉斑块CEUS分级≥2级联合WML的Fazekas分级≥Ⅱ级作为诊断标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时,灵敏度、特异度为85%、87%。结论:(1)颈动脉斑块的常规超声表现为溃疡型斑块、低回声斑块、或有颈动脉重度狭窄时,提示斑块可能易损;(2)当颈动脉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CEUS分级越高,血流灌注方向为“由内向外”以及斑块内的增强部位为肩部、核心部时,提示斑块的易损性增加;(3)颈动脉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CEUS分级联合WML的Fazekas分级有助于预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特征和复发相关因素,构建AQP4-Ab阳性NMOSD患者首次发病后1年内复发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首诊的275例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AQP4-Ab检测结果分为AQP4-Ab阳性组和AQP4-Ab阴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目的:研究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究WMH的发病机制,为预防WMH的发生和延缓其进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存在WMH,完善颈部血管彩超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441例。按照是否合并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否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AIS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96例首发AIS患者。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类型的CAS患者的脑卒中累积复发风险,并运用
目的了解金昌队列人群脑卒中患病、发病状况,揭示脑卒中高危人群,探讨代谢性疾病与脑卒中发生之间的联系,为人群脑卒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包括金昌队列基线人群47,683人,随访人群32,613人,收集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习惯、饮食习惯等)和生理生化指标(身高、体重、血压和血液生化指标等)。通过描述性研究揭示该人群脑卒中的患病、发病状况,并找出脑卒中高危人群;通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326例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75例和适于胎龄儿251例。分析两组患儿出生的危险因素、一般情况,住院期间实验室指标、临床合并症、住院时间≥14天患儿的生长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两组患儿宫外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结果:(1)SGA组出生体重低于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主要空气污染物短期暴露与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文检索词“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空气污染、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及英文检索词“ischemic stroke、air pollution”等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常用的中文数据库以及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受累的危险因素,评估血液灌流对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07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初发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肾脏受累分为HSPN组(45例)及HSP组(103例)。然后将HSPN组是否进行过HP治疗分为两个亚组:常规治疗组(33例)仅接受药物治疗,HP组(12例)接受药物及HP治疗。通过临床数据及随访数据收集,分类变量采用
目的分析变异型和重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特征,探讨重型GBS患者需要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的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预测重型GBS患者MV的风险,以期为变异型和重型GBS患者实现个体化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0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339例GBS患者的病例资料。
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严重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过程中造成神经损伤的重要机制。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由多蛋白复合体组成的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参与介导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被认为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靶点。长春西汀是长春胺的衍生物,虽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但其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治疗过程中对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仍有待
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ABE)的相关临床影响因素,寻找降低ABE发生率的方法,为ABE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包括患儿基本情况、伴随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