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互动视角下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宿舍是大学生们交往互动、生活休息、学习娱乐的场所,和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就直接反映了他们人际交往的基本现状。近年来,类似川师大杀人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各种恶性事件的频繁发生,追根溯源无不是因为恶劣的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导致的,所以男生宿舍人际关系不容忽视。以此为研究对象,无论对男大学生本人及构建和谐校园都意义重大。通过梳理归纳国内外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从社会学视角对XXXX大学男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从界定“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系列概念入手,以社会互动理论、人际冲突理论、人际交往理论为依据,从XXXX大学中选取了21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样本的亲融性,冲突性、处理矛盾方式以及男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互动中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调查发现,XXXX大学的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比较融洽,但仍存在一些冲突性,解决矛盾方式多以闷不做声、沉默不语为主;在是否是独生子女和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地域、经济状况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在住校经历和性格特点上相关性和差异性极其显著。男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互动的问题多由生活琐事、小团体、交往的情绪化,认知偏差,不良竞争等原因形成的,分析得出影响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人际交往素质、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状况、个性品质、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生活习惯。通过以上分析,为了构建和谐的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本文从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男大学生应加强内心道德修养,养成良好个人品质,克服不良的宿舍行为习惯,完善认知模式,提升人际交往素质,从而促进宿舍人际关系;家庭应该改善不良的教养方式,杜绝错误的示范效应,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正确引导男大学生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学校应该加强性别教育,提高人际交往课程的针对性,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完善宿舍管理制度;社会应培养男大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男大学生健康国民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优化网络媒体环境,促进男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互动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正> 本技术文件介绍了由日本电气联合研究协会制定的电站绝缘子污秽设计准则和对这些准则的一些解释说明。 1.盐污设计程序在设计盐污地区用绝缘子时一般应遵循图1所示的流
提出一种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及处理系统,采用DSP、CPLD和单片机为处理控制芯片的图像模块,该系统实现了类人机器人视觉系统的数字图像的捕捉、处理和传输功能。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又一起点,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作为科学老师,我们该如何把学生带进科学的大门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歌剧曲目,其中《费加罗的婚礼》和《魔笛》以女高音咏叹调为主要唱段,曲式结构新
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说话能力训练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基础,为了培养能够通情达理的说话能力,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    一、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首先,朗读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最好形式之一,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朗读的机会。课堂上可采取分段、分组读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倾听和模仿录音朗读,教师还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诗句:“我们对着高山
摘 要:在中国当前“三元”社会结构下,随着教育市场的需求而产生的民工子弟学校对于民工子弟宪法意义之上的受教育权的实现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对民工子弟学校要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强制取缔民工子弟学校则显得不合理,也不符合实际。  关键词:民工子弟学校 受教育权 义务教育 教育公平 教育投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日渐加速壮大。农民迁移使中国原有的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发生了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铜矿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日益突出,需大量从国外进口。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东北亚地区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和我国东北地区的铜矿资源概况和供
本文对淡化后所剩浓海水进行真空蒸发浓缩,探讨其了浓海水析盐的顺序规律,通过真空蒸发实验,取上层清液分析测试并计算溶液中离子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浓海水中硫酸钙在整个蒸
文章根据Sundrum提出的基尼系数分解公式计算我国1994—2014年的基尼系数并加以修正,从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税制结构与修正基尼系数间存在的实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长
作者认为,农村改革启动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市场经济为实现社会流动提供了巨大空间。80年代以前农村“外流劳动力”与受教育程度并无十分密切的相关,90年代这种关系开始逆转,未来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