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指示生物与微生物群落变化监控弧菌对扇贝近海养殖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_yv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近海养殖农业的发展,养殖区环境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给养殖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中致病弧菌是影响近海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故以监控致病弧菌对近海养殖农业健康状况影响的环境监测预警管理成为热点问题。实验以栉孔扇贝为指示生物,选取了扇贝免疫酶活性、免疫基因表达量等为生物标记物,研究了三个温度(13℃,19℃,25℃)条件下,不同哈维弧菌浓度(104cfu/mL、106cfu/mL、108cfu/mL)对栉孔扇贝的免疫活性的影响;同时,于不同月份采集了近海养殖对照区、养殖密区水域两种深度下的水样,及研究了近海扇贝养殖产地环境中环境因子对扇贝养殖区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从近海养殖中指示生物的免疫水平、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变化及海洋理化环境,综合分析近海环境及致病弧菌对扇贝养殖环境的影响,归纳病原微生物流行致病规律和传播途径,评估养殖环境适宜性,为在近海养殖区致病弧菌引起扇贝疾病暴发的环境预警管理方向提供理论依据。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哈维弧菌感染指示生物栉孔扇贝,生物标记物中免疫相关酶活性与温度密切相关,在19℃温度下栉孔扇贝酶活性最强,在25℃和13℃都会受到抑制,其中13℃低温不利于扇贝生长和细菌的侵染,25℃高温降低了栉孔扇贝生理活性,且高温利于病原菌致病性及增值速率的提高,更易造成病原菌暴发及扇贝大面积死亡。在近海养殖环境预警管理中较高水温期间监测指示生物栉孔扇贝生物标记物免疫酶活性较高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2)指示生物栉孔扇贝在25℃高温胁迫下通过热休克反应抵抗高温刺激,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生物标记物中HSP90表达量显著上调,而其生物标记中免疫C型凝集素基因lectin-2表达的活性受到抑制;在13℃、19℃时下,栉孔扇贝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与细菌浓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在25℃下,高浓度细菌对lecin-2免疫基因表达起到抑制作用,其表达量低于中浓度106cfu/m L组,但差异不显著。在监测指示生物栉孔扇贝过程中生物标记中免疫基因HSP90表达量升高显著而C型凝集素表达量降低显著,应予以重视。(3)近海扇贝养殖产地环境的监测中显示除5月份外的大多数月份,氮元素成为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素;对于不同水层,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pH、盐度、亚硝酸盐、氨盐、磷酸盐(显著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温度、悬浮物、氮元素、磷酸盐,DO则显著影响8 m深水层中物种的分布,且8 m深水层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小。环境因子对于弧菌属分布的影响表明,对于弧菌属而言,其在5月份栉孔扇贝8 m深水层处γ变形菌纲中的弧菌属(Vibrio)在属水平相对丰度的鉴定中高达60.8%,显著高于对照区和其余月份;弧菌属的数量占比与温度和pH呈正相关关系(pH呈显著正相关)。监测近海养殖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时,及时分析致病弧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以此监控治病弧菌的增长状况及暴发趋势,预防治病弧菌暴发引起的近海栉孔扇贝养殖大规模疾病的暴发。当弧菌属占比增加丰度增高时,综合环境因子中主要影响因素温度氮磷等的变化及生物标记物种栉孔扇贝免疫因子的变化水平,为近海养殖环境健康型做出预警管理,同时需对5月份弧菌的暴发应进一步探讨并作出相应防御对策。(4)在近海养殖区环境质量预警管理中,研究显示该地养殖模式较为合理,故推荐日照市近海栉孔扇贝养殖区的养殖模式为:在2月购进扇贝新种,春天开始养苗,6月、7月疏苗进行筏架养殖(此时扇贝密度较低),成长期半年到一年,与次年1-5月前收获(同年2月可购置新苗,分区进行新一轮栉孔扇贝养殖),可避开高温密集养殖发病期,合理利用时间和空间,达到控制弧菌污染造成栉孔扇贝疾病暴发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三角洲资源丰富,在资源利用、港航建设、绿色旅游、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近年来在海岸侵蚀、入海泥沙减少以及极端天气频发的影响下,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岸作为侵蚀型海岸,情况日趋复杂,冲淤平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侵蚀作用明显。探明新形势下典型侵蚀型海岸侵蚀过程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对未来三角洲侵蚀海岸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频繁人类活动影响,入海水沙
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得的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结构完整性是评价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预后指标。先前的DTI研究只能获得CST走行径路上局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或CST整体的弥散指标平均值,如FA(Fractional Anisotropy,FA)、MD(M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一种能引起猪等多种动物患病的疱疹病毒,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目前,猪伪狂犬病的防治主要依靠疫苗,但是近年来发现疫苗不能有效抵抗新流行的变异PRV毒株,且无针对PRV的特效药,因此急需寻找PRV防控的新途径。本课题优化山柰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在体内、体外抗PRV活性,为中药防治伪狂犬病提供新的方法,同时也为抗疱疹病毒中药的研发
彩叶林是西南地区特有的关键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不仅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具有显著的景观美学价值。然而,持续的人类活动、频繁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及其叠加作用导致大面积的彩叶林种类组成单一,结构简化,景观美学等生态服务功能不断降低甚至消失。因此,恢复重建彩叶林景观对于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针对退化彩叶林景观的恢复重建技术
合果木在广西有广泛种植,种质资源丰富,但目前合果木仅作为普通绿化树种,在大量的绿化树种中较为缺乏竞争力,同时其木材利用低下,造成了其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降低了合果木的商业价值。本文详细、系统的研究了合果木解剖构造、木材材性、叶片化学成分及其精油抗肿瘤活性。本文首先对合果木生长轮宽度、导管参数、纤维形态、组织比量、微纤丝角、结晶度进行了径向变异规律研究,之后测试了其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最后检测了合果木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是抗肿瘤药喜树碱(camptothecin,CPT)的主要植物资源之一。由于市场对CPT的迫切需求、喜树植物资源有限和喜树中CPT含量低等问题,因而寻找可持续的替代产CPT植物的方法尤为重要。解析CPT生物合成途径可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异胡豆苷合成酶(strictosidine synthase,STR)是吲哚生物碱次生代谢途径中的重要
近年来,为了发展乡村经济,实现“美丽中国,特色新农村”的目标,国家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扶持乡村进行旅游、文化、产业等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新阶段的目标和要求,发展乡村旅游是其战略重点。乡村旅游中的红色旅游受到人们普遍欢迎,红色旅游是以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论文以雅安市天全县红军村为例,以其红色文化为切入点,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红色文化景观设计。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对国计民生尤为重要。决定其产量高低的三要素主要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千粒重主要与粒长、粒宽和粒厚等粒型指标相关。本研究中,我们用EMS诱变籼稻品种宜香1B,获得了一份可稳定遗传的水稻粒型、穗粒数突变体,暂命名为dxs(da xi sui)。通过与粳稻品种KTK和籼稻品种宜香1B杂交,我们构建了作图群体和测序群体,通过图位克隆结合Mutmap重测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碳材料被应用于各方各面。作为碳材料的一种,碳纳米材料因其在光学、化学等诸多方面表现出的特异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药物传递等领域。在光学生物分析方法的研究中,碳纳米粒子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在传感应用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碳纳米粒子的优异性质,本文结合碳纳米粒子及金属纳米粒子设计了三种生物光学方法。通过对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探究,建立了针对
2019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针对未来乡村发展,提出生产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要求,乡村建设并非简单的美化乡村外表,而是要深入乡村各层面,提高乡村生产价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生活环境,传承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迎来新的生机,因此,合理进行乡村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达州市通川区是四川省乡村振兴规划先导区,磐石镇又是通川区未来发展核心,因此,本文以通川区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