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机制研究——以“山东科协”媒体矩阵为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ju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科技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媒体时代的科技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中科技工作者处于中心地位,控制着科技信息的传播,是单一的宣传者;传播渠道受到阅读环境、时间等限制;传播内容官方刻板;传播受众对于传播内容缺乏选择权,基本处于被动的位置;传播效果“混沌”。媒体融合发展是传播业态变革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党和国家大力推动的一项紧迫战略任务。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探讨科学技术传播机制的问题成为时下的重要议题。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作为山东省官方科技传播平台,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科技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山东省科协现已形成以新媒体平台传播为核心的媒体矩阵,在传统传播的基础上,以山东省科协网站为中心辐射点,引入第三方平台: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该矩阵依托地方组织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扩大其影响效应,是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新机制的实践写照。本文将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作为理论分析框架,从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维度分析“山东科协”科技传播的案例。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下的科技传播机制发生了新的变化:传播主体不再局限于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也带动了志愿者和普通公众;传播渠道分为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和资讯类平台,增强了科技传播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传播内容丰富,科协单位严格遵照“三审三校”审核制度,规范化监督运营,推进媒体矩阵一体化协同发展;传播受众的主体意识增强,决定信息的权重,甚至进行信息再生产;传播效果更加清晰,能够进行动态监测。以此案例为基础,本文进一步分析总结出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机制的优化路径,即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渠道融合化、传播内容多样化、传播受众精准化、传播效果可视化。
其他文献
纵观所谓"经方派"与"时方派"之争,虽各具学术思想价值,但均未跳出门户之见的窠臼,而尝试将伤寒与温病进行比较融合的代表性人物即是时逸人先生。认为时逸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重新确立伤寒与温病的区别标准;2立"伏热之有无"为伤寒与温病性质之区别点;3主张《伤寒论》的方法不能尽治一切传染病;4论伤寒、温病传播途径之异同。
期刊
<正> 时逸人(1896~1966年),原籍江苏无锡,祖迁仪征,后迁镇江。幼从同邑名师学医,1916年悬壶开业。1928年在上海创设江左国医讲习所,并受聘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国医学院等校担任古今疫症教授。1929年受聘于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并在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任教,主编《山西医学杂志》垂十载。抗日战争爆发后,曾辗转武汉、重庆、昆明等地业医,后回上海、南京,解放后在江苏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
期刊
<正> 先父著名老中医时逸人(1896~1966)曾先后两次在并业医,前后凡十六载。今将先父在并业医的遗案中,有关治疗热病的经验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伤寒张××,男,37岁,昨晚开始头痛畏寒,继而发热无汗,全身疼痛,伴有鼻塞,今日仍畏寒,胃脘痛,不思饮食,舌苔白厚,脉象浮数。拟方宣达,佐以和中。
期刊
<正> 1986年六月,时老仙逝已二十年矣,不禁忆起往昔与时老谈医者多年,深得教益。时老为中医学术努力一生,遍历国内各省,各方风土气候及用药之差异,无不考察。古今中外之医书,无不详加研究。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老当之,允无愧色。整理中医经验而发挥其特长,化古今门户争执之焦点,为研究医学者指示一正确之途径,遂有复兴中医之举。时老在晋,主编《山西医学杂志》垂十载,言论正确,内容丰富,治疗精当。时老
期刊
<正> 一、哮喘案一:仇××,女,32岁。初診:素有气喘,此次发作有日,神志昏沉,气喘痰鳴,不能平臥,身疲气弱,肢冶,脉沉細无力,乃阳虛气喘,腎气失于摄納,势頻虛脫,急急回阳納气。高丽参五錢,沉香五分,黑錫丹(打碎布包同煎)三錢。二診:服前药后,气喘大减,神志轉清,脉象較为有力,予补气化痰法調理。北沙参一两,杏仁三錢,浙貝錢半,全括蒌三錢,白前三錢,桔梗錢半,牛劳子二錢,前胡三錢,陈皮錢半,法半夏
期刊
<正> 急性热病是指发病急而伴有发热症状的一些疾病,属中医伤寒与温病范畴,先父对治疗急性热病有丰富的经验,今举例如下,以供同道参考:肺炎祝××,女性,28岁,身热面红,间或有汗,胸痛脘闷,咳嗽气促,咯痰不利,痰色如锈,口干喜饮,不思饮食,舌红脉数,拟方清肺化痰:银花12克连翘9克竹叶9克生石膏15克黄芩6克
期刊
报纸
突发公共事件极易引发舆情,全媒体场域为突发公共事件传播构建了新的媒介生态系统,信息的传播方式、途径及传播过程均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浮现出新的传播与舆情问题。以广西地区为例,系统梳理全媒体场域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交融博弈特征,探索舆论主体的多元传播结构分层,剖析全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传播模式,提供在此模式下的舆论引导策略,对于地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舆情传播理论体
期刊
报纸
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逐步深入社会生活,在新语境下的传播效果也随之发生嬗变。本文从效果研究出发,通过将传播研究的相关范式置于新媒体环境中,对现象级现实主义史诗剧《人世间》的传播表现、效果成因以及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当前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把握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策略,以期为后续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