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夜间行为模式下的商业区外部空间设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03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城市中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白天工作,夜晚休闲”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许多市民选择在夜间出行,进行放松休闲活动,并且夜间活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夜间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这对城市夜间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商业区外部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许多类型的夜间活动,满足市民夜间活动内容的需求,是理想的夜间活动空间的选择。目前对于商业区外部空间进行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满足在白天市民活动的需求,而很少关注夜间活动者对空间使用的需求差异,这与城市夜间活动日益增长的趋势是不吻合的。  本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借助环境行为学、时空间结构等学科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将商业区外部空间设计延伸到考虑夜间使用的范畴,进而探讨如何从夜间行为需求方面出发进行商业区外部空间设计。文章主体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建立了文章整体的框架结构。第二部分对市民夜间行为进行功能类型划分,并对武汉市民夜间出行进行调查统计,总结出商业区外部空间中昼夜活动时的差异,归纳出夜间活动对商业区外部空间的基本需求。第三部分研究商业区外部空间的类型划分,并重点从商业区外部空间的实体要素和感知要素两方面研究对夜间行为模式的影响。第四部分探寻夜间商业区外部空间设计,总结归纳出设计指导思想,并从空间组织系统、导向系统、交通系统和照明系统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研究。第五部分选取武汉光谷商业区作为实证案例,分析其在商业区外部空间设计中对夜间行为的考虑,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本论文希望通过对武汉夜间商业区外部空间设计的研究,提出对夜间商业区外部空间设计方法的建议,并期望将夜间行为考虑和时空间结构理论贯穿到城市规划领域的全过程。
其他文献
论文研究旨在建立起一套可用于对天津市城郊都市农业用地规划进行定量分析的系统化研究框架,能够对都市农业空间布局形态进行量化描述,从而为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提供较为科学
当建筑师沉迷于图解操作的时候,建筑已经完全依赖于纸面,丧失的是对身体和人性的关照。而彼得·卒姆托的建筑设计完全来自特殊场所内的身体与感知。本文针对彼得·卒姆托的设计
:城市蓝色空间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蓝色空间管制更强调水、陆的生态关联与空间整体性,相对于传统空间管制的“不建设”,蓝色空间管制更强调在蓝色空间范围内对
本文研究基于中国城市的政治体制的特殊性,将“政府力”列为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最大因素之一,并进一步将政府主导的“重大城市事件”定性为一种非常典型的政府力。在重大城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给能源、生态等多个方面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负面效应,资源枯竭与环境退化逐渐成为人们的共同关注点。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节约资源、减少
随着社会发展,能源消耗不断攀升,能源需求与供应更加紧张,使能耗问题上长升为一个世界性问题。通过近30年来在能源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普遍认为对建筑进行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
城镇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经过了城镇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已进入到高速城镇化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城市镇布局和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早在2012年11月,于扬先生作为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首次提出“互联网+
城市道路景观涉及城市交通、建筑、园林、市政、水利等诸多方面。构建城市道路景观理论体系,将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到城市景观整体营造的高度。通过对其价值体系的探讨,让城市道路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于商业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已不仅仅只满足于购物与餐饮,更多的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当代商业建筑设计则应以人为本,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