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师之女》中女性人物身份的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w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美国华裔文学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华裔作家的作品不仅广泛受到书评家的赏识,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其中谭恩美便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作家。谭的第一部小说《喜福会》自1989年问世以来,广受好评,获得多种奖项,奠定了其在华裔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地位。《接骨师之女》是谭的第四部作品,小说仍然围绕谭的代表性主题“母女关系”展开。不同于《喜》中着重四对母女的探讨,《接》把焦点集中在同一族系里的三代女性身上,揭示母女间的复杂关系,及其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 在迄今为止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身份与归属一直是两个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另一个课题即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特别是母女关系。本文选择《接骨师之女》这一文本,围绕身份定位这一主题,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对其进行解读,探讨美籍华裔女性的处境和出路。她的创作结束了华人移民女性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失语”状态,纠正了华人女性在美国公众中的“他者”形象。 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认为第三世界女性深受双重压迫,一方面,她们在宗主国受到种族歧视;另一方面,她们又遭受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她们的存在被边缘化,甚至被忽视。根据此理论,作为弱势群体的少数族裔女性,受着种族、性别、文化的多重歧视和压迫,被置于社会、文化和语言的边缘地带。本论文以作者对身份的探寻为线索,勾勒出华裔美国人从“他者”的处境到表述自我的历程,而这一追寻自我的过程反映出美国华裔在社会现实中身份认同的历史趋势。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引言,主体和结论。引言包括谭恩美及其作品《接骨师之女》简介,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一后殖民女性主义。 主体部分从以下三章探讨美籍华裔女性的身份构建。第一章通过分析其中母女双方的处境,探寻其社会及历史根源,试图说明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是不平等权力下的种族,性别以及文化上的“他者”,面临着丧失身份的困境。第二章分析以作品中女儿为代表的第二代移民所经历的身份危机,即一方面疏远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不能完全融入主流社会的错位感。第三章认为谭恩美在文中为母女两代女性提供了找回自我的方式:首先,纠正华裔女性的刻板化印象;其次,打破沉默,进行自我书写;最后,追根溯源,融会过去和现在。 结论总结全文,指出当代华裔身份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国人”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美国人”,而是建构于霍米芭芭所指的“第三空间”之后所产生的“混杂”身份。华裔群体,作为美国一支不可忽视的少数族裔,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中生存,应积极面对美国主流文化,固守优秀的中华传统,获取认同的文化身份。谭恩美在作品罩所表现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属性的理念,进一步说明第二代华裔以及其后辈的“文化身份”是扎根于美国社会又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华裔美国人。她试图在作品中书写自己身份所及的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平等。
其他文献
2005年12月23日,著名篆刻家张国维先生亲自将他为“《中国青年》励志行动”刻制的印章送到本刊编辑部。在得知本刊举行“《中国青年》励志行动”后,张国维先生当即表示,这样
全市新发现含煤面积500平方公里,储量可达20亿吨“豫东永城一带煤田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有望新增煤炭储量20亿吨”。这是笔者从3月19日召开的永城矿业20周年纪念大会上得到的信
目的了解邢台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X射线受照剂量的情况,以保护介入放射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为规范管理介入放射工作,制订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计(TLD)的
期刊
目前,传统外语教学在各大学校仍然占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大多数仍然局限在课堂上的45分钟内,教师灌输知识和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这种学习形式,在学习效果上并不能达到教学
多丽丝.莱辛(1919-),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战后英国文坛最富有独创精神的杰出女作家之一。她的创作主题是多元的,几乎涉及20世纪所有的重大问题和思想:种族主义、共产
农发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分行始终坚持把从严治党与从严治行相结合,根据业务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抓党风,树行风,以党风促行风,以行风促业务发展,党风廉政建设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