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BRI<,3>编码蛋白N端与SCG10的相互作用影响细胞微管结构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n31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RI<,3>基因属于BRI基因家族的一员,目前得到分离鉴定的该家族成员包括BRI<,1-3>.BRI<,3>属于Ⅱ型单跨膜蛋白,有一个跨膜区,N端较短,C端较长.生物信息学分析没有发现任何的亚细胞定位信号和功能结构域.该实验室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了BRI<,3>的表达谱分析和表达产物的亚细胞定位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在前期工作中,以hBRI<,3>蛋白的N端作为诱饵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发现SCG10蛋白与BRI<,3>蛋白的N端发生相互作用.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深入研究了BRI<,3>与SCG10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效应.SCG10蛋白作为stathmin蛋白家族的一个成员,具有抑制微管组装,促进微管去组装的功能.因此我们首先研究了BRI<,3>蛋白和SCG10蛋白对细胞微管结构的影响.体外实验结果表明,BRI<,3>蛋白对SCG10蛋白引起的抑制微管组装的过程没有明显影响;而对于其促进微管去组装、导致微管解聚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BRI<,3>蛋白在PC12细胞中的过表达能够显著的抑制由SCG10蛋白过表达造成的细胞微管网络的解体.因此,我们认为BRI<,3>蛋白是一种在神经元细胞中具有微管稳定作用的蛋白,其通过与SCG10或其它蛋白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神经元细胞的微管骨架结构.此外,作为一个跨膜分子,BRI<,3>(N)端参与调节细胞微管结构,为研究其是否在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作用,我们还以BRI<,3>编码蛋白质的C端作为诱饵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了人胎脑cDNA文库,试图寻找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此部分工作目前尚在进行中.
其他文献
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新生血管为肿瘤提供氧气和营养,排出代谢废物。没有新生血管形成,肿瘤生长超不过几个立方毫米,并且肿瘤生长速度与血管新生程度有关。新生血管在肿瘤转移
该研究采用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研究了CYP2C19基因在中国藏族人群和撒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同时结合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用荧光定量PCR结合位点特异性PCR基因分型技术,
近年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AS)正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过渡。为解决数字化SAS中不同制造商的智能电子设备(IED)间的信息共享、互操作等问题,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发布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国际标准IEC61850,规定了SAS系统结构,规范了IED设备的信息模型和通信协议。工程实现中,需要依据该标准对具体IED信息模型和参数进行配置。另外,SAS系统的IED设备还应满足用户不同的技术要求和功能
细胞内游离的钙离子是一种重要的第二信使,是实现细胞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已有的研究表明,在脑细胞中,钙离子超载可导致脑细胞损伤.因此探索对脑组织及神经细胞中游离钙
为研究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耐受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调控机制,我们从外膜孔蛋白基因omp K35,omp K36以及编码碳青霉烯酶的beta-内酰胺酶基因KPC-2的作用入手来探讨耐药性的变化。主要过程和结果如下:1.通过对同样携带KPC-2基因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的omp K35/K36基因测序,来检测这些菌株之间的耐药性差异是否和膜孔蛋白基因有关。结果发现了多种不
为获得叶片组织特异性表达强启动子,该实验克隆改造得到四个玉米rbcS基因启动子突变体.在启动子的GC富含区-118定点突变得到T→C的突变体并将其替换pBI121质粒上的35S启动子
干旱是导致植物发生水分胁迫的一种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极大限度地制约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因此,研究作物的抗旱机制、培育抗旱新品种已成为当前许多科研工作者的迫切需要。 差异显示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DDRT-PCR。因其操作简单、快速、灵敏性高、易重复等优点,自1992年由Liang Peng和Dr.Pardee发明以来,已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被广泛地用来分离差异表达的基因。
细胞应激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应激可以严重干扰细胞的正常的生命活动.高温和紫外线日常生活中两种最常见的物理刺激,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高温和紫外照射对细胞生命活动包
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能够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生长、分化的多肽分子,在神经系统发育、分化和损伤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论文就hNTN在原核和真核系统的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
叶绿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其基因信息被广泛应用于比较基因组学和植物系统发育研究。本研究综合利用已开发的21对叶绿体基因组高变片段PCR扩增引物,分别分析了国内7个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