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研究 ——以广西南宁市H高中为例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广西南宁市H中学为研究对象,开展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教学的研究,促进学生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推动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现状进行调研,对调研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发现当前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意识显现、教学作用显著;但也存在教师对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系统了解、融入意识不强、运用深度不够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课程中融入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认识不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在此基础上,以《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为例进行教学实践探索,首先建设好课程资源库,其次从趣味导入、讲授新课、结尾点睛、布置作业等四阶段进行课堂教学,再次通过调查反思将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成效与不足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文化生活》课教学,还必须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积极引导消除学生思想顾虑,争取校内外力量的支持等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支持,跨境电商在义乌发展势态良好,为义乌及其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义乌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在国内外学者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义乌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以达到促进区域内跨境电商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的目的。首先,阐述了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及测度方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评估义乌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概况,分析其整体发展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高发等挑战越来越严峻。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以医院与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另一方面,社区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上级医院,造成二、三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则门可罗雀,严重束
20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了推进乡村振兴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会议提出两大重点工作部署:“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将为乡村经济提供新的生长点。广西作为文化资源富饶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应思考如何通过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激活特色民族文化基因,促生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视角,
企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在创新方面的成果十分喜人,但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后发展地区产业存在创新资源缺乏,创新水平低等诸多问题。西部后发展地区可以通过建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来加强科学技术信息的管理和流动能力,促进产业创新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弥补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落后之间的鸿沟。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现存的创新绩效研究大多针对东部地区,缺乏对西部后发展地区创
201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为未来我国金融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具体方向。《报告》认为,在未来我国的金融工作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推动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融资担保行业作为金融供给中的重要保障环节,承担着服务实体经济
攻击行为是一种蓄意去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攻击行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校园欺凌多发在青少年群体中,并且高中生中出现的次数更为频繁。因此,学校、家长等各方需要重视和关注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已有研究表明,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是,其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引入共情这一变量,探究其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高中生攻击行为之间的调节机制。本研究采用父母心理控制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教育改革步入了快速推进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赋予地方和学校更大的课程自主权,这对于学校来说意义重大,学校可以开发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学校课程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中的重要部分,已成为许多学校发展改革的必要动作,开发并实施特色课程就成为一个学校形成特色、发展特色的重要环节。同样,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于学生、教
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指的是一种自发的、帮助其他人而不求回报的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我国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利他行为不仅仅是个体适应社会的重要社会化标志,同样也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各方面发展都最为快速的时期,也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正
一直以来,我们深受语法教学法的影响。对于英语的学习局限于传统的重视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的提高,所以现在很多学生英语成绩很高,善于做一些阅读翻译题。而在语言表达上,经常会出现各种中国式英语口语,很多人一张口就不会表达的现象特别的常见。小学英语作为我们大多数人英语启蒙的重要时期,理应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兴趣,做好学习路上“领头羊”的角色。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加强对于口语教学的重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由于很多地
本文从事件语义类型角度出发,以《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收录的动词在BCC语料库中生成的作格句为研究对象,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变换分析、语料库分析的方法考察分析现代汉语作格句在事件语义类型上的表现。首先,我们在确立作格句定义及判断标准的基础上,将大纲动词带入BCC语料库,结果显示能够生成作格句的动词数量占到大纲动词总量的10%,这一数据可以说明现代汉语倾向于作通格语言的程度。其次,在对大纲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