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政策生产研究:价值话语的建构与重构——1978-2019年中国教师教育政策文本分析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angzuob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育政策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教师教育政策文本中所涉价值话语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受不同时期政策语境影响,教师教育政策文本的价值结构及其文本价值目标与应然价值目标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科学生产教师教育政策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构成及其变化规律。本研究运用费尔克拉夫的分析思维与框架,混合使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生的共计533项教师教育政策进行系统地梳理、编码,并通过分析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生产者、建构工具以及价值话语等要素的基本结构与演变特征等内容,以期为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科学生产提供具体建议。本研究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教师教育政策研究以批判话语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其中特别采用了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框架。形成的教师教育政策生产分析框架主要由文本分析、话语分析以及社会效用分析三个维度构成,面向包括政策语境、政策生产者(再生产者)以及政策生产内容等三大政策要素。其中,政策生产内容主要分为由权力、经济、知识、技术以及福利组成的实体价值和由荣誉、意识形态以及共同愿景组成的符号价值。第二部分主要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生产的语境变化。受不同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语境影响,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主要经历了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为主要导向的恢复调整阶段(1978-1984年)、以跟进国家现代化战略为主要导向的体制改革阶段(1985-1995年)、以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为主要导向的专业发展阶段(1996-2005年)以及以建设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为主要导向的特色建设阶段(2006-2019年)等四个历史阶段。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文本特征。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文本在形式结构方面呈现出政策体例不稳定、不规范、政策主题丰富且符号类政策主题类型不断增多、政策条款以说明意见和计划的“具体事项”为主体部分等特征;在内容结构方面,教师教育政策主要由“财政投入”、“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教育现代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规划布局”等七项内容要素构成。在不同年代,政策关注点随着七项内容要素组合形式的变化而发生转移。第四部分研究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中的生产者。在我国以官方生产者占主导地位的教师教育政策权力关系中,教师教育政策的生产主要由官方生产者决定。非官方生产者主要通过官方生产者对教师教育政策的生产产生影响。在教师教育政策的生产过程中,官方生产者呈现出主要以规章类政策生产为主,稳定性较低、多部门参与政策生产,联合生产比重上升的基本特征。第五部分剖析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价值结构。官方生产者在生产教师教育政策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规制”、“倡导”、“能力建设”以及“系统变化”等四种政策工具,在政策工具的使用方面呈现出以“规制”、“倡导”类显性政策工具的使用为主的特征;在对教师教育政策的“权力”、“经济”、“知识”、“技术”、“福利”、“荣誉”、“意识形态”与“共同愿景”等八种核心价值话语的进行编码分析后发现,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实体价值为主的价值结构;在官方生产者使用四种政策工具对价值话语进行调控时,发现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工具-价值组合类型也主要以显性政策工具-价值组合类型出现频度最高,政策工具-价值组合类型较为简单。第六部分探索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科学生产的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教师培养体系;构建了以“国培计划”为核心的完备的教师在职提升制度;建立了以中西部、乡村教师支持为重点的长效的弱势补偿机制;初步形成了以教师专业标准为核心的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生产仍存在价值目标游离:文本价值目标与应然价值目标不相匹配,政策实效性不足;政策工具单一:显性工具与隐性工具比例失当,政策执行阻力大;价值结构简单:实体价值与符号价值内容失调,教师主体性难以发挥;高位价值缺失:价值导向以社会价值为主,教育根本价值难以实现等价值问题。未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生产要特别重视文本价值目标与应然价值目标的高度契合;显性工具与隐性工具的有效协调;实体价值与符号价值的均衡分布以及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及城市化发展影响,广州市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对城市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收集典型历史内涝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广州市内涝成因,判定风险等级。通过系统分析源头海绵、雨水管渠、调蓄水体、河道及排涝泵站等设施有效应对降雨的能力,找出内涝防治系统存在的短板;采用局部积水点防治能力、整体内涝防治能力两种方法,结合水帐计算,分析各行政区整体内涝防治能力,对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内涝防治系统进行评估
期刊
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建筑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我国重要的历史遗产。虽然大部分历经数次地震仍然屹立不倒,但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破损。为能够更有效的采取加固修复措施,保护传统木结构的安全,需要对地震作用下传统木结构的安全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估。本文首先根据传统木结构关键部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特点,建立了可以考虑材料性能、构件尺寸等因素影响的简化力学模型以及恢复力模型;随后以西安钟楼为研究对象,对其缩尺模
学位
黄土湿陷问题的研究主要针对恒载作用和增湿作用,解决了大量实际工程问题。但对桩间土湿陷、试坑浸水湿陷等工况,存在湿陷变形与卸荷相伴生的情况,对此卸荷湿陷问题尚缺乏研究文献,尚缺乏针对黄土卸荷湿陷的分析评价方法,使得黄土卸荷湿陷工程的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基于此,本文对黄土卸荷湿陷评价方法开展研究,并进一步以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为对象,就桩间土卸荷湿陷特征及考虑卸荷湿陷的复合地基设计理论开
学位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混凝土结构服役环境极为复杂,往往同时经历若干环境因素的共同侵蚀作用。本文以绿色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分析与室内试验结合、宏观试验与微观分析结合的方法,围绕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耦合、干湿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耦合情况下绿色混凝土的劣化评价与损伤识别,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工作:(1)模拟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耦合、干湿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耦合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服役条件,采用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方
学位
本文以“光的色彩颜色”一节内容为例,以PCK理论为依据,打破现有教材、课程标准的束缚,在“以研定教”理念下剖析初中物理课程评价目标与要求,并在初中物理课程评价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设计更为契合初中生物理学习的知识构建过程,完成物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交流探讨中构建学习进阶,进而促进物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期刊
<正> 白斑,医学上又称作色素减退斑,常见于以下疾病。 白癜风 中医称之为“白癜”、“白驳风”。我国早在隋代就已见诸医籍。白癜风发病率较高,大约有1—2%左右,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年人为多,中年人的发病率可因环境污染而增加。白癜风的发病率有地域、种族的差异,美国白种人约为
期刊
CSP(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混合结构吸热塔是新能源发电前沿领域中的一种新型钢-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发电塔。该塔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同时利用一个熔融盐蓄热系统,使其在缺乏太阳辐射的情况下仍可延长运行和发电。作为新能源和在我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发电形式,该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混合吸热塔结构高度大、结构复杂,其相关抗震设计研究处于初期阶段,对其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
学位
砂加气混凝土(SAAC)因其具有轻质、抗震、保温及施工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物的内外墙建造。但是由于碳化和腐蚀性介质的侵蚀,砂加气混凝土在服役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强度下降,有机钢筋涂层破损和经时老化等耐久性损伤。同时砂加气混凝土脆性大、韧性低,在搬运和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缺棱掉角”等破损现象。因此,本文对砂加气混凝土碳化与可溶性盐侵蚀、水性硅酸盐砂加气混凝土钢筋防腐涂料和砂加气混凝土增
学位
排水防涝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超大城市开发强度大、土地空间资源紧缺,而内涝损失大、排水提标要求高。以上海为例,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经验,探索如何融合“蓝-绿-灰”海绵空间,如何推进超大城市排水防涝空间综合规划,研究采用“蓄、滞、排、管”系统治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城市面对极端暴雨的韧性,逐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期刊
在城市更新改造的契机下,老旧城区及繁华区域的地下管廊建设难免会面临上跨、穿越及交叉多种方式的立体施工。地下管廊作为一项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其施工过程安全管理与技术应用得当,可以有效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亦可为后续管廊运营提供优质的物质载体,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穿越施工项目,如何既保障地下管廊的正常施工,又确保既有结构不受到其影响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