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基、硼基一维微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et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维微纳米材料是指在空间有两维限域并处于微/纳米尺度的材料,包括微纳米级的管、线、棒、带及同轴微纳米电缆等。这类材料因其在介观物理领域及构造纳米器件方面独特的应用而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小组的广泛关注。由于一维体系是可用于有效的电子输运和光激发的最小的微结构,被认为是纳米级装置的功能和集成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合理控制材料的定向生长,进而实现对其尺寸、维度、组成、晶体结构乃至物性的调控,对于深入研究结构与物性的关联、并最终实现按照人们的意愿设计合成功能材料以及开发和应用纳米器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金属基和硼基一维微纳米材料的合成新方法及形成机制、所得新型微纳米材料的功能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展了以直链淀粉为模板和还原剂的铂粒子组装一维纳米结构的水热制备新技术,对其组成、结构及铂纳米粒子的组装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技术(CV)和微分脉冲技术(DPV)研究了铂纳米粒子一维组装修饰的玻碳电极在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同时检测方面的应用,并与普通裸玻碳电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物质在裸玻碳电极上的氧化峰完全重叠而难以辨别,而在纳米铂修饰电极上却能够很清晰地表现出两个完全分开的氧化峰;以二价铜盐和抗坏血酸为原料,发展了无模板、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制备铜纳米线的水热合成新方法,对其组成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铜纳米线生长过程的研究提出了选定条件下铜纳米线的生长模式。金属磷酸盐是一类集生物相容和可降解性、高效催化性、良好顺/反磁性能等多种优良性能于一身的功能性材料,但由于其本身的脆性较高,限制了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针对这一不足,发展了以抗坏血酸和淀粉为包覆物碳源,一步法制备以金属磷酸盐为芯、含碳化合物为壳的磷酸铁/碳纳米电缆和磷酸钴/碳纳米电缆的水热合成技术,对其组成、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纳米电缆制备过程的跟踪提出了选定条件下金属磷酸盐/碳纳米电缆的生长模式,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尺寸和结构的影响,找到了获得形貌、尺寸均一的金属磷酸盐/碳纳米电缆的最佳制备条件。硼酸是新近为人们所发现的一种具有优良润滑性能的新型固体润滑剂,有关其一维结构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极其简易的利用硼砂水解制备超长硼酸微米纤维的新方法,对其组成、结构和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硼酸纤维形貌的影响,在原子力显微镜(AFM)轻敲模式下研究了硼酸纤维的表面粗糙状态,利用原子力/横向力显微镜(AFM/LFM)接触模式下获得的摩擦力图像和力——距离曲线对其微摩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将其与另一种传统的固体润滑剂——云母——的微摩擦性能进行了比较。
其他文献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各高校都在探索能够结合专业教学优势增加学生就业的途径。结合我国研究生教学实际和我校研究生管理特点,通过对研究生自主创
高职院校的综合毕业实践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方面。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有效推进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形式。目前综合毕业实践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符
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如何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关键取决于两个方面:就学生而言,要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强调学习
<正>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
学院党委努力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将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相蛄合,打造了一支好的学生党员队伍.带动了广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政治风气
从东北刺人参根的提取物中分得9种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其中6种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正二十七烷醇,β-谷甾醇,胡萝卜甙,丁香甙,L-鼠李糖和蔗糖。
会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环境因素对会计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法律体制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十分明显,“很多国家的法律,特别是税法往往是会计存在的唯一原因”。(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学年制逐渐被学分制所取代,而后者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实行学分制是我
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曾说过:"人类所能奉献最伟大及艰难之工作,即是从事教育问题之解决."关于教育哲学的思考,缘起东西方文明史之发端.历史更替中,教育哲学几经变迁、演化,流派
在高校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重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课程设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坚持教书育人,融合于课堂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