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M控制孕妇体重干预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x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TTM为基础的膳食和运动干预,控制孕期体重增加处于理想范围,预防孕期体重过度增加;评价TTM干预对于控制孕期体重增加的作用与效果;降低巨大胎儿、PIH等发病率,降低剖宫产率;为相关医疗机构孕妇体重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5~7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产科门诊选取研究对象,选取B超确诊宫内单胎妊娠,胎儿发育正常且孕周符合8~10周、无高危妊娠因素及BMI为18.5~23.5的女性,按照就诊编号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TTM为基础的膳食干预和运动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评价指标为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孕妇社会支持量表结合孕期BMI、产前三维彩超及临床医生诊断。结果:1.基线调查孕妇规律运动和阅读比例较低本研究试验组孕妇规律运动仅占6%,对照组为8%;试验组孕妇主动阅读占20%,对照组26%,两组规律运动和阅读比例均处于较低水平。2.TTM干预改善孕妇自我效能及调节决策平衡TTM干预后试验组为45人,对照组为37人,试验组完成干预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入组时及孕28周,两组自我效能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孕37周试验组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对照组(t=17.12,P<0.01);本试验决策平衡干预包括压力和支持,试验组与对照组孕28周压力评分差异显著(t=7.68,P<0.01),孕37周压力评分差异显著(t=8.58,P<0.01);孕28周试验组与对照组支持评分存在显著差异(t=17.54,P<0.01),孕37周试验组与对照组支持评分存在显著差异(t=12.07,P<0.01)。3.TTM干预后试验组体重控制理想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孕期体重控制理想(孕期体重增加11.5~16.4 kg)总计43例,对照组为29例,试验组孕期体重过度增加(孕期体重增加>16.4 kg)总计2例,对照组为8例,试验组孕期体重控制理想率优于对照组(P<0.05)。TTM干预对在职孕妇、首次怀孕孕妇及高中以下学历孕妇效果显著。4.TTM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娩结局无差异试验组剖宫产29例(57.8%),对照组剖宫产23例(62.2%),试验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巨大胎儿3例(6.7%),对照组5例(13.5%),试验组与对照组巨大胎儿发生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发生1例PIH,试验组未发生PIH。结论:孕妇规律运动和阅读比例过低,孕期健康行为干预有待深入进行;TTM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研究对象依从性,TTM提高研究对象自我效能,有效调节孕妇决策平衡;TTM干预有效提高孕妇体重控制理想率,但TTM干预对剖宫产率及巨大胎儿发生率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正】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颁布了一条重要法令:“使黔首自实田”。这个法令仅见于《史记&#183;秦始皇本纪》裴骃《集解》引徐广曰,由于秦代土地制度史料极缺,因而
通过中国近地面风速区划可以深入了解风速分布规律,有助于研究风速的变化机制。利用1980-2009年中国608个测站的日平均风速资料,经过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REOF)得到10个分
对整个中国北方及东北、华北、西北区东部和西北区西部四个子区域蒸发皿蒸发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近45年(1960—2004年)中国北方蒸发皿蒸发的下降趋势明显,并且在空间上从东北
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一味传统的名贵中药,到目前为止,人们已从桑黄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了多糖、黄酮、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桑黄多糖和黄酮是桑黄的主要活性成分。
利用一个有限区域嵌套细网格数值预报模式,设计了3种不同分辨率的模式网格,通过对一次降水过程的预报,检验了模式水平分辨率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水平分辨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趋同,而反映在财务报表方面,近来又取得了新的发展。2014年1月26日,我国财政部正式出台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改进北京地区的天气预报,建立了一个基于三重嵌套区域(27/9/3 km)的WRF三维变分同化(WRFVar)和WRF模式的高分辨率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Rapid-Up-dat
蜀汉政权与益州土著士族的关系,与其稳定有密切联系。吸取刘焉、刘璋时期的教训,自刘备入蜀、诸葛亮治蜀到蒋、费执政,蜀汉政权既注意控制其势力的过度膨胀,又注意维护益州士
<正> 1987年工2月12日,在资中县城北约3公里处,水南区谷田乡宁国寺村九组农民在岩湾附近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宋代石室墓,并把出土的陶俑、陶罐,铜、铁钱币送到县文管所,第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因多次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等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认知能力减退及行为障碍等。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VD的发病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