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砂岩储层分级溶蚀增注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i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水是低渗砂岩储层开发的主体技术,但低渗砂岩储层的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导致注水开发效果通常较差,需要配合使用其他储层改造工艺措施来增强开发效果。砂岩基质酸化是油气井稳产、增产,注水井稳注、增注的主要工艺措施之一,但是传统理论与方法不能较精确地研究与解释酸岩反应与形成伤害的机制。国内X采油厂S区块属于典型的低渗砂岩油藏,孔喉半径小,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严重,低孔低渗区域长期欠注,为了扩大有效渗流通道以及解决孔隙连通较差的状况,本文开展了分级溶蚀技术研究,根据不同单元储层矿物组分、含量及构成来形成不同单元的核心增注配方体系,把S区块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升。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室内试验明确以A、B、C井为代表的S区块的岩心参数,并且根据油层矿物组分含量及构成,通过酸液体系优选、增注体系优化、增注技术评价、施工参数优化等手段,形成针对S区块低渗砂岩储层的分级溶蚀增注技术与体系。本文通过开展X射线衍射矿物含量分析、储层敏感性研究,明确了储层的基本参数,并且结合岩心粉末的静态溶蚀实验研究了分级溶蚀体系中所用的酸液种类和浓度。通过溶蚀前后的电镜扫描对比分析以及溶蚀后酸液中的阳离子和沉淀物成分分析的结果对酸液最优的注入顺序进行了研究。借助岩心酸液流动模拟实验开展了注入量和配比优化、排量优选、处理半径的折算,同时通过压汞实验得到岩心的孔喉参数以及滤膜过滤测试得出酸液溶蚀后悬浮物的粒径分布,进而依据“三分之一”粒径架桥原则对两项数据进行匹配性研究,从防止地层伤害的角度对解堵效果进行验证与评价。最后结合现场实际生产的情况完成了施工参数优化,并通过现场实际生产反馈的数据,对整个低渗砂岩储层分级溶蚀增注技术评价研究的实际应用效果开展验证与分析。通过室内实验,依次确定了该体系的酸液类型、酸液浓度、注入顺序、注入量和配比、注入速度、处理半径以及地层伤害的情况,最终以该区域内部不同类型的井为改造对象,针对扩大有效渗流通道、解决孔隙连通状况的目标,形成了结合区域特点的分级溶蚀增注技术体系。本文利用已酸化岩心与未酸化岩心进行串联的方法,综合评定了近井地带和远井地带的解堵效果,同时与渗透率变化的角度相结合,引入了通过对酸化前后的岩心进行电镜扫描进行定性分析以及将溶蚀产生的颗粒与孔喉的匹配关系进行定量的分析的两种新的角度。
其他文献
针对常规减阻压裂液携砂能力弱,易伤害储层以及渗吸驱油效果较差等问题,提出的纳米磁流体压裂液不仅具有流变和减阻的磁响应性,而且对于提高渗吸驱油效果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因此,本文研制一种纳米磁流体压裂液,研究其零场与磁场下的流变与减阻性能,为纳米磁流体压裂液矿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首先以三氯化铁与油酸钠等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Fe3O4颗粒,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在
学位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资源量丰富的潜在能源,天然气水合物藏开发是存在相态变化的多组分多相、非等温渗流过程。对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分解的基本认识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底斜坡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建立了一种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多孔介质中耦合非等温多物理化过程的反应输运孔隙尺度框架。该反应输运框架结合了甲烷水合物分解动力学模型,单相流动格子Boltzmann模型,传质格子B
学位
期刊
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常规水基压裂液逐渐暴露出了储层损害严重、水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了压裂改造在非常规油气藏中的应用。针对水基压裂液存在的以上各种问题,有必要研究和发展储层配伍性好、无需压后处理、可循环利用的烃基压裂液。本文对烃基压裂液稠化方法进行了探索,室内制备了两种烃基压裂液体系:一种是基于传统交联方法的烷基磷酸酯型烃基冻胶压裂液,一种是基于自组装机理的双烷基脲型超分子烃
学位
目前稠油油藏的开发主要是以注蒸汽热采的方式为主。受到地层非均质性的影响,使得蒸汽汽窜现象较为严重,蒸汽波及系数低;由于稠油黏度较大导致其难以从岩石上剥离下来,使得洗油效率较低。为改善稠油注蒸汽开发效果,本论文构建一种适合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复合增效剂体系,包括扩大蒸汽波及体积的高温封堵剂和提高洗油效率的高温洗油剂,对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导致的蒸汽波及系数较低的问题,采
学位
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后,储层情况复杂,油田面临着主力层系含水高、调整措施效果变差、挖潜难度大等问题。不同层系、不同井区开发状况有所差异,所需的调整措施也有所不同。为了达到良好的增油降水、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在单井不同小层上同时采取必要的增产措施。为实现单井多措施的筛选和协同优化,有必要针对储层条件和不同井区的开发状况,对增产增注措施进行效果预测,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效益,从整体上统筹规划调整措施,
学位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智能油田中的闭环油藏开发理论通过动态监测油气藏状态并采用最优化技术实时制定最优开发方案,可实现对复杂油藏的经济高效开发。然而,我国大多数油田油水井数多,地质情况复杂,给智能油田的实时调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是如何实现对此类基于数值模拟的大规模优化问题的高效求解,提高智能优化调控的实时决策效率。本论文分别针对大规模生产优化问题的计算耗时特性与大规模特性展开研究。针
学位
随着世界油气需求的不断增长,储量丰富、具有开发潜力的致密油资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与常规油气藏相比,致密储层大多属于异常超压地层,内部发育大量的微纳米级孔隙,渗透率极低,多相流动时毛管阻力大。尤其页岩储层含有大量的干酪根,对油气的存储和运移特征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注水和聚合物驱都不适用于致密油的开发,致密油开发多采用水平井压裂后衰竭式开采,即依靠储层岩石以及流体的天
学位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海域,我国对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起步较晚,整体研究状况处在实验室模拟和初步试采阶段,缺少系统开发水合物的研究。因此,如何高效开发天然气水合物成为研究重点,井网系统及注采参数是高效开发水合物的关键问题。室内实验规模有限,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开采过程中水合物的变化情况,更无法预测开采过程中水合物储层的动态变化,并且由于经济等原因开展矿场井网实验较为困难。数
学位
CO2混相驱是一种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手段。我国油藏原油储层压力往往低于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无法达到CO2混相驱,驱油效率不尽如人意。降低CO2与原油最小混相压力为技术关键。目前降低混相压力的方法主要有混相溶剂法、超临界微乳液法,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O2/原油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但也都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气溶性表面活性剂降低体系混相压力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开发合适的气溶性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