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小鼠阿霉素肾病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防止或延缓肾纤维化发展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为临床防治肾纤维化寻求新的药物。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ormal组)、阿霉素肾病组(ADN组)、低剂量熊果酸干预组(LU+ADN组)、高剂量熊果酸干预组(HU+ADN组),每组10只。实验第4天,ADN组、LU+ADN组、HU+ADN组小鼠经尾静脉单次注射ADR10mg/Kg创建ADN模型,Normal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1~18天,LU+ADN组、HU+ADN组分别予UA25mg/(Kg·d)、50mg/(Kg·d)腹腔注射,Normal组、ADN组予等量溶媒(14%DMSO)。造模后7天,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尿蛋白总量。造模后14天处死,留取血清检测SCr、BUN、MDA,HE染色观察肾脏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造模后,ADN组小鼠状态略差,进食、活动等有所减少,精神稍萎靡,LU+ADN组及HU+ADN组小鼠状态无明显变化。Normal组小鼠体重逐渐增长。各组小鼠造模后,体重均明显下降,不同剂量的UA对体重变化无明显影响。2.小鼠24小时尿蛋白总量:ADN组小鼠较Normal组显著升高(P<0.05),HU+ADN组较ADN组显著下降(P<0.05)。3.肾功能:各组小鼠SCr、BU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血清MDA:注射ADR的三组小鼠较Normal组显著升高(P<0.01),两治疗组MDA水平与ADN组无显著差异。5.HE染色: Normal组小鼠肾组织正常。ADN组肾脏表现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部分缺如,肾小管明显扩张,管腔内充满均质红染的蛋白管型,间质形成纤维化病变;与ADN组相比,LU+ADN组肾脏病变改善不明显,HU+ADN组肾脏病变较轻。6.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①与Normal组比,ADN组肾间质表达TGF-β1显著增加(P<0.05)。②与ADN组比,LU+ADN组TGF-β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U+ADN组小鼠TGF-β1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1、证实高剂量熊果酸(50mg/Kg)可以减少阿霉素肾病小鼠的尿蛋白。2、证实高剂量熊果酸可以抑制阿霉素肾病小鼠肾小管间质TGF-β1蛋白的表达,抑制或延缓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展,发挥肾脏保护作用。3、本实验为熊果酸作为降低尿蛋白、抗肾纤维化新的药物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