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口与道光朝前期的鸦片走私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光前期是清代沿海鸦片走私活动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其突出表现之一是新型鸦片走私组织“窑口”的兴起和发展。与原有功能单一的鸦片走私组织不同,窑口合提供中介联系国内外鸦片商、包揽快蟹船偷漏外洋鸦片入境、囤积鸦片并分销至内地于一体,由此引发从鸦片走私群体、走私方式与销售体系的一系列变化,促使清政府对禁烟政策和举措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围绕窑口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清代鸦片走私活动的历史演进过程,也能从一个侧面更好地把握鸦片战争暴发的历史背景和中外关系的演变。窑口兴起于道光初年。此前鸦片走私以澳门和黄埔为中心,通过贿赂缉查员弁等手段贩卖入境。道光元年(1821),两广总督阮元以叶恒澍案为契机,着力清理黄埔的鸦片趸船,加大对澳门鸦片走私活动的打击,鸦片趸船被迫转移至伶仃外洋。由于伶仃洋的鸦片驻泊处远离内地,窑口作为负责鸦片运输、存贮和内销的新型走私组织开始形成。道光十年(1830)后,西方来华鸦片数量急剧增加,窑口发展迅速,成为当时鸦片走私的主要模式。直到鸦片战争后,由于英国人占据香港岛,鸦片走私方式再度改变,窑口最终走向没落。随着窑口的兴起与发展,鸦片走私群体和走私方式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地方势力通过窑口参与到鸦片走私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形成了以窑口为核心从偷运入境到分销各地的鸦片走私体系。两者的结合,使得鸦片走私趋于规模化和系统化。窑口的发展和鸦片走私的日益泛滥,促使清政府调整既有的禁烟政策,采取更为严厉的禁烟举措。但是,由于清朝水师无法驱逐伶仃外洋的鸦片走私基地,广东地方官员对于窑口的查禁也因地方势力的阻挠而收获有限,致使鸦片走私活动非但没有被有效压制,反而愈演愈烈。窑口的兴起和发展对沿海地方社会、边疆管理和中外关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窑口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地方社会群体不断参与鸦片走私的过程,而这种地方社会群体参与鸦片走私屡禁不绝的现象,反映出随着窑口的发展,东南沿海地方社会治理不断崩坏的现状。窑口的迅猛发展也反映出清政府对于东南海疆管理方面的失控。一方面,由于边疆管理的松弛,鸦片走私活动逐渐猖獗,窑口得以兴起并且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窑口的崛起,鸦片走私群体不断冲击、腐蚀着清政府的边疆管理体系,致使对鸦片走私的打击愈发困难。同时,窑口的发展促使鸦片走私活动更加猖獗,消费鸦片的恶习在中国迅速蔓延,直接导致清政府和广东地方官员采取与英国激烈对抗的手段,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窑口主导下的鸦片走私活动,既是自雍正七年以来鸦片非法走私的巅峰,也是1858年中英签署《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鸦片贸易合法化后西方大规模输入鸦片的先声。同时,窑口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外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某个大鸦片走私者或某个政治集团的主观创造。
其他文献
大中型沼气项目是我国农村沼气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对推进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助推乡村生态振兴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长期以来大中型沼气项目普
众所周知,词汇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因素。因此,词汇学习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热议的话题和研究的对象。许多研究者表明外语学习者可以在阅读中附带习得词汇。相较于传统的词汇教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总是在一定的结构中成长和壮大的,这一结果可以简约地二分为实体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实体经济结构并不相同,不
本实践报告以作者在兰卡斯特中国企业催化项目中担任联络口译员为例,借助图式及其功能,对口译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旨在具体探究图式对口译活动产生的影响。通过回顾发现图式在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其商品种类繁多也使得用户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搜寻到合适的商品,因此了解用户的购买意图是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用户购
目的:对两个进行性肌阵挛性共济失调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捕获和验证,确定致病基因,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1)收集资料:收集两个进行性肌阵挛性
金融业作为各国持久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是判断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准。改革开放四十二年以来,我国综合实力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占据重
随着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电子芯片技术的开发也越来越接近极限,研究和开发全新原理的新型逻辑器件势在必行。其中,分子计算机具有并行性高、存储容量大以及耗能低等优点,并且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热议的焦点问题。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对节能减排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全面考察旅游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推进,我国进入到追求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均面临着更高的挑战。然而,过度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渐严重,城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