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行为需求下社区生活圈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以大连市高新园区为例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ianjusd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是城市治理与发展的基本单元,社区生活圈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在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区发挥重要的作用,社区生活圈成了整个城市运转的核心单位,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非常态的条件下,日益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也逐渐成为了社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正是由于本次青年群体的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突出了过去社区建设中青年群体的需求常被忽略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在互联网的大潮之中青年群体热衷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另一方面是社区建设者与管理者对于青年群体的行为特点和需求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导致青年群体的活动空间向虚拟化转变,社区生活的邻里交往衰退严重,缺乏便于青年群体寄托情感与交往互动的空间载体。因此要通过社区生活圈内物质空间的建设,帮助青年群体改变当前困境。在此背景下,本文从青年群体的行为需求出发,展开针对社区生活圈设施布局优化与提升研究。首先梳理社区生活圈及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进而从需求层面深入剖析了青年群体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青年群体生活圈层级与设施配置类别,构成本文的理论研究基础。第二以大连市高新园区为例,将研究区域划分成5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根据在此居住生活的青年群体的设施使用特征,基于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对社区生活圈现状的设施数量、设施环境品质及设施覆盖度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将5个生活圈分成局部完善和品质提升两种类型,总结归纳研究区域内的社区生活圈设施布局现状存在种类匮乏、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最后基于因地制宜配置、功能复合使用、服务模式创新与分时分段共享的优化原则,以及配置体系化、服务均等化与供求匹配化的优化目标,提出满足青年群体行为需求的社区生活圈设施布局优化策略。本文利用文献整理、访谈法等定性研究与问卷调查、开放数据、Arc GIS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满足青年群体行为需求的社区生活圈设施布局优化策略。一方面为解决新时代青年群体在社区生活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借鉴和支持,为有效应对社会异质化需求,实现公共资源的精准配置;另一方面为促进社区生活圈设施品质、功能完善、水平提升,从而建设宜居的城市具有较为重要的应用价值与意义,为社区生活圈设施布局均衡化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前,实现碳中和的技术主要包括能效提升技术、零碳排放技术和负排放技术。从技术层面来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技术路径主要包括节能降耗、发展低碳和非碳能源、发展零碳排放技术和负排放技术、发展增汇技术,不同碳排放部门在不同目标阶段也存在路径差异。
期刊
当代城市快速化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城市居民的文化体验。随着城市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由此对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与文化营造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样的现象,规划设计师们开始呼吁人文主义的设计理念,寻求建立一种优秀的城市开放空间文化性构建方法体系,于是以图解方法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地图术(Mapping)又成为业内研究的对象。将“地图术”与文化性研究结合,则可
我国地震灾害严重,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近年来,基于粘滞阻尼器的新型减振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具有耗能效果好、适用性强、结构简单等优点,粘滞阻尼器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中,以抑制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粘滞阻尼器在服役期间阻尼液黏度可能会发生变化,而阻尼液黏度直接影响阻尼力的大小,从而影响阻尼器的耗能减振能力,并且粘滞阻尼器安装在结构上后很难将其拆下来
龙卷风是由积雨云底伸展至地面的剧烈旋转的柱状气流,有着发生迅速、难以监控、破坏巨大等特点。我国龙卷风灾害频发,且多集中在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与我国超高层建筑地域分布规律一致。同时超高层建筑施工周期漫长,在施工阶段容易遭受龙卷风袭击。施工期超高层建筑表面风荷载随施工进度不断变化,大型施工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等附着在超高层结构外表面,进一步加大了施工阶段建筑周围风场的复杂性,使得超高层主体结构和附属设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重。我国供热企业主要仍采用传统的集中供热方式,不能有效利用供热数据,以致供热的过程中存在大量浪费现象。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的供热行业带来变革。供热结合数据库、大规模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分析等技术,挖掘和分析大量数据背后的一些重要信息,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监测与改善供热过程,实现精准化和个性化供热,推动供热企业的发展
老年人的居住满意度与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且从根本上严重受制于所居住街区地块的空间环境特征。通过对街区地块建成环境的有效干预,提高老年人居住满意度水平,开发积极的街区建设,有助于健康老龄化的发展。街区地块作为老年人主要的生活场所,对其健康生活和邻里交往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街区地块的功能性(土地使用、绿地率等)或为出行提供的安全性及便利性(如基础设施、住区形式等)差异,均会对老年人的居住满意度
回顾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二者间相互发展的历程,健康一直是人们绕不开的话题。现如今,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对城市高质量空气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空气质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以空气负离子视角下,通过规划干预来满足公众健康诉求。空气负离子是空气组成要素的一部分,具有医疗保健、净化空气等功能,作为评价城市空气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它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滨海空间其有着丰富的健康资源,含有较
慢行交通及公共交通出行中的慢行环节是交通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路网中的步行、自行车路径体系。居住片区指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的连片居住区,是与人接触最密切的人居环境空间。“车行优先”理念指导下的封闭小区导致慢行路径体系不畅、居民出行结构失衡、绿色交通发展不利。正确识别可优化的路径资源、完善慢行路径体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知行合一的需要。探寻居住片区慢行路径体系优化方法,
天然岩体的力学行为受节理的力学特性和几何特征的影响。在地表或浅层,节理岩石的主要出现剪切破坏,因此,节理剪切力学特性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过去几十年,研究者们通过直接或间接方法,分别从宏观或细观角度分析节理的剪切行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节理剪切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一方面,绝大多数的研究集中于低法向应力水平下的剪切行为,对于中高法向应力水平下的研究还有欠缺;另一方面,作为岩石节理重要的力学性质之一的
实时有效获取土木工程结构在使用中的性态参数,是评估结构在服役期间安全性能的关键。现有的传感元件包括应变片、应力计、光纤光栅、压电陶瓷大都具有成本高、耐久性差、灵敏度低、长期监测耐久性不好的缺点。以往研究表明,橡胶基/水泥基压阻传感器具有感知性能优越、制备工艺简单、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等特点,有望将其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领域。目前,有关橡胶基/水泥基压阻传感器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分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