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韵生动”这一美学命题,是南北朝时期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之首,在中国绘画数千年的发展中,“气韵生动”一直被视为最高品鉴标准,被历代大家赞为“万古不移”“千载不易”的总法则,它全面奠定了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发展。“气韵生动”的思想文化来源可以远溯至先秦时期老庄的“气”论,即“气”虽然是看不见的形态,却是决定一切,生成万物的初因。“气”论在秦汉时期演变为“神”论,认为“神”对人有主宰作用,由哲学领域逐渐进入人物品藻领域。分别探究“气”与“韵”的内涵会发现这两个概念都经历了从其本义,而哲学而美学的发展演变过程。谢赫所言的“气韵”应是指画面与宇宙鼓荡万物的‘气’的节奏相和相谐体现出的一种韵致,是创作主体人格、气质、风韵的一种显现。不同的时代“气韵生动”的涵义所指不尽相同,但都认为通过绘画传达生命状态、生命力度是达到“气韵生动”的不二法门。综合来看,古往今来的画家们根据自己的创作体会常把“气韵生动”与“学养”、“人品”及“笔墨”因素联系起来,认为这三个因素是一幅作品能否做到“气韵生动”的关键。“气韵生动”这一美学命题的出现极大地延伸了中国画的表现空间,提升了中国画的审美境界,开创出了中国画在艺术实践中以技进道的东方之路。“气韵生动”的美学主张,准确把握了中国绘画的特点,揭示了中国绘画独有的精神底蕴,奠定了它在整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基础地位,从此成为中国画创作与品评的重要原则与标准,谢赫之后中国绘画的发展基本没有脱离开“气韵生动”这个核心,无论是绘画理论探讨还是绘画创作实践,总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