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古时期“耕作半径”现象的审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y001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作半径”是指耕作地与居住地之间距离的问题,它作为地理学方面的专业概念,虽在地理学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历史学界却一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耕作半径"过大必然会加大农民的劳作强度,自古至今,这个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农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总结出丰富的经验,如迁居、土地选择等等。本文就是在引入“耕作半径”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敦煌吐鲁番文书所反映的农户土地零散分布现象,也就是“耕作半径”过长的问题,分析农户除了移民之外解决这一问题的其他方式。同时,要解决以下两个关键性的问题:1、“耕作半径”现象在敦煌吐鲁番地区的具体表现及国家和农户对其采取的相应措施;2、通过对比敦煌吐鲁番地区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对“耕作半径”现象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交代本文的选题原因及意义,介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对有关概念进行界定,并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主要考察历史时期的“耕作半径”现象,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历史时期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其中包括移民、土地买卖、作物选择及管理方式等。第三部分包括第二、三章,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旨在探讨“耕作半径”现象在敦煌吐鲁番地区的具体表现。首先,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的记载出发,对该地区的土地集中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两地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其次,从上层政府和下层民众两个阶层出发,分析两者在解决“耕作半径”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同行为及造成的后果。第四部分是结论,是对本文的延伸思考。通过对敦煌吐鲁番地区的“耕作半径”问题的深入探讨,总结其具体表现及相关措施,从而为其他时期和地区的相关研究带来启示。本文的主要观点为,“耕作半径”现象作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在历史时期也是普遍存在的。历史学者经常把移民当作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其实,在中国古代宗法制极强的社会里,移民显然不是一个轻易的行为,而土地产权变更、作物选择、管理方式等则是更普遍采取的措施。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有大量的相关记载,为本文观点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证明。“耕作半径”在历史学中仍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希望能引起学者的重视。
其他文献
耀州窑与吉州窑是我国宋元时期北方与南方的著名民间窑场,其瓷器即表现了两地百姓的民俗文化又形成了自己的陶瓷文化。尽管两窑停烧已有数百年,但留下的影响依然可以在铜川和
研究背景:随着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被确诊,这一部分患者在要求肿瘤根治的情况下,也要求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多年来对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
本论文主要收集和整理目前已经刊布的甲骨辨伪成果,所收集的甲骨伪刻总量在七百片左右,按照伪刻所在书、刊梳理辨伪研究成果,并且针对这些伪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析。本论文主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和民生产业,它的发展态势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金融安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的今天,国内企业面临着经营环境和
<正>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
《芮良夫毖》是《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 (以下簡稱《清華叁》)中收錄的一篇簡文,簡文一共二十八支簡,简长约44.7厘米,滿簡書寫30字左右。《芮良夫毖》的内容為刺譏時政,具有
在中国制造企业注重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性的产品研发工作成为各个企业关注的重点和竞争的焦点。知识型员工作为研发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传统的技能型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并
中国古代的鬼神信仰源远流长,在原始社会时期即存在。在最初的社会思想中,鬼神观念占了很大部分,经过先秦时期的发展,在周代形成了“天神”、“地祗”、“人鬼”鬼神信仰体系
长安是周秦汉唐都城,遗留的文物古迹非常可观,研究宋元明清文人对长安地区文物古迹的游览考察,有助于丰富对长安地区遗存文物古迹的认知,对当今文物保护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的 探讨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Parkinson disease with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PD-RBD)患者认知功能以及其蓝斑下核与各脑区的功能连接。方法 纳入PD-RB